華
华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196位,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047%。台湾排名第148位。
渊源
1、源于姒姓,以地名为姓。夏朝时,仲康封观于西岳华山,称为华氏。姒姓是颛顼的孙子夏禹的后代所建立。"泰华是夏桀的宠臣之一,在其后裔子孙中,当有中国最早的华氏。所以华氏无论是姒姓的一支,还是子姓的一支,统统都是颛顼的后代,所谓两支,不过是得姓的先后与途径有所不同罢了。
2、源于子姓。商汤裔孙微子启,在西周时封于商丘,建立宋国。史籍《名贤氏族言行类稿》上记载:"宋戴公孙督,字华父,相宋公,因自立为华氏,华督、华元、华定、华亥,并为宋卿。"这支华氏是因字得姓,而且他们在春秋时期的宋国是一个显赫的家族,子孙历代都是宋国的公卿。 宋戴公之孙督,字华父,又称华督,在宋穆公时任太宰,子孙以华为姓。古时,“花”与“华”通用,有华姓改写为花姓,如南北朝时代父从军的女英雄花木兰。史称华氏正宗。
3、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郑国世子华,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据史籍《春秋公羊传》中记载:"僖公七年夏,郑杀其大夫申侯。其称国以杀何?称孔子国以杀者,君杀大夫之辞也。秋七月,公会齐侯、宋公、陈世子款、郑世子华,盟于宁毋。"郑世子华,就是郑文公捷的二儿子太子华,在周惠王二十五年(公元前652年)农历1月,他代表郑国,同周王使者、齐桓公小白、宋桓公御、卫文公毁、许男爵、曹昭公班、陈世子款等诸侯国会盟于洮(今山东鄄城),这次会盟,确定了齐桓公的春秋霸主地位,是历史上一次重要的诸侯国会议。 在郑世子华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名字为姓氏者,称华氏,是为新郑华氏。
4、源于嬴姓,出自战国末期秦国公子华,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公子华,即秦惠王的儿子之一,名华。公子华善武,为当时秦国大将。周显王四十一年(癸巳,公元前328年),诸侯国合纵对抗秦国。在秦公子华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名字为姓氏者,称华氏,称咸阳华氏。
5、他姓改性,少数民族改性。源于回族、满族、锡伯族、蒙古族等等。
得姓始祖
华父督,一作宋督,字华父,名督。春秋时宋国人,宋戴公之孙。前七一零年,时任太宰的华督杀死大夫孔父嘉,夺其妻据为己有,然后一不作,二不休杀死宋殇公,并迎立公子冯为宋庄公,自任为相。后华督自立为华姓,后世子孙遂称华姓,并尊华督为其得姓始祖。
入闽迁徙
《客家风情》:华姓于唐末南迁,分居浙、赣。宋末入汀,留居宁化。后分衍长汀、上杭、连城等地。至清代,裔孙散居浙江杭州、广东惠州及湖南长沙等地。春秋时华姓已播迁于楚(都今湖北江陵)、吴(都今江苏苏州)、卫(都今河南淇县)、齐(都今山东淄博)等国。前二八六年,宋被齐、楚、魏三国瓜分,华姓渐有北徙山东,南迁安徽、江苏者。汉初,华寄、华毋害追随刘邦征战有功,封为列侯,子孙袭爵,为沉寂近一个世纪的华姓重新增光添彩。两汉时,华姓可以说遍布山东大地,华岩,福建上杭人,清代画家。擅画人物、山水、花鸟草虫,为扬州画派代表之一。诗亦古质、兼工于书,时称三绝。有《离垢集》。
华瑛,字一郎,原籍江苏无锡,曾任职于宋朝京城,故又称为京一郎,南宋绍兴年间外放入闽,任延平府沙县知县,辞官后,携眷属居汀州府宁化县,后又徙居连城县姑田龙坑。华京一郎生子九郎,九郎生五子,长子五一郎迁广东英德县湖洋塘;次子四郎迁连城县吉坑;三子三五郎移居福建泉州;四子三十郎留居连城县龙坑;五子二五郎开基上杭县白砂仙阁峦(今属蛟洋乡中村村)。其时,仙阁峦仍是一块尚未被开垦的深山老林,野兽横行,荆棘丛生,华二郎不避艰险,披荆斩棘,栉风沐雨,经过几年辛劳,经于营造出一片既可生产又能生活的新天地,他又将年迈的双亲迎到仙阁峦奉养,并尊华九郎为杭邑华姓开基始祖,清代著名画家华岩为其裔孙。华氏裔孙播迁闽西各县及本省浦城、顺昌、沙县、将乐,台湾的台北、桃园、屏东、台中及海外。
华家村位于蛟洋镇西南部,距蛟洋镇政府10公里,省道308线贯穿之中。全村占地面积16.8平方公里,有耕地2427亩,林地16757亩,现有2个自然村,19个村民小组,483户,1900余人。其中大坪自然村雷姓50余户,200余人。全村平均海拔680米,平均气温18度,属闽西高寒地带。 全村有党员52人,贫困户数30多户,村两委班子10人,村民人均收入6400元,村财收入60余万元。
江南华氏始于武陵郡华覈,字永先,仕吴孙皓为东观令,封徐陵亭侯,南迁于江苏无锡。华覈的第二十代孙华荣,仕北宋,居汴梁。子华兴、孙华良,皆受国爵。曾孙华原泉,二十七岁扈驾南渡,复居江苏无锡梅里隆亭。华原泉的第五玄孙华瑛(长珦、次瑺、三琪、四珬、五瑛),字一郎,曾于宋任京职,故称京一郎。南宋绍兴年间,外放入闽,任延平沙县令,携眷居家县衙背。辞官后转徙居于宁化,后又迁连城姑田龙坑,为华氏连城始祖。京一郎生子九郎,南宋上将军,挥师闽粤。九郎生五子:长五一郎,迁韶州英德县;次四郎,居连城吉坑;三名三五郎,移泉州;四名三十郎居连城姑田龙坑;五名二郎,迁上杭白砂之仙阁峦。至京一郎第六代孙三九郎,于元至大二年复迁连城姑田张洋定居。其二弟三七郎,定居上杭华家亭。三弟四三郎,裔孙复迁宁化。宁化温泉团新坊原有华姓居住,其地名为“华阁堂”。
据《闽汀武陵华氏族谱》载,华京一郎迁徙台湾的后裔有:20世东羡,21世朝瞻,27世树德,28世筱玲、清硕,29世发功、启良、武生、汝松、文彬,30世兆中、兆南,31世善传、芝仙等。据上杭蛟洋《华氏族谱》载,迁台裔孙有行健、贵仁、志明、瑞麟、清硕等。据上杭蛟洋《华氏族谱》载,迁台裔孙有行健、贵仁、志明、瑞麟、清硕等。
华姓在福建省主要分布在龙岩市永定县的坎市,上杭县的临江、蛟洋、白砂,武平县的平川,长汀县的汀州、南山、庵杰、古城、四都、涂坊、铁长,连城县的莲峰、揭乐、姑田、曲溪、文亨、庙前、赖源、新泉,宁化县的水茜等乡镇。还在泉州、顺昌、永泰、武夷等市县开创了基业,而且迁徙江西、浙江、广东、湖南、台湾、广西、山东、贵州、四川、北京、南京、镇江等省市。
入垦台湾
清代,福建华姓族人入垦台湾。台湾高山族也有华姓。台湾光复后各省也有迁徙台湾。主要分布在台北、其他依次是基隆、宜兰、高雄、新竹、台南、台中等地。
郡望堂号
华姓郡望有沛国郡、武陵郡、平原郡。三国时期华姓有三大支系,分成三个郡望:汉末神医华佗,属沛国(今安徽省濉溪县西北)支系,为沛国郡。吴国侍中左将军华融,属武陵(今湖南省常德市一带)支系,为武陵郡。魏国太傅博平侯华歆,属平原(今山东省平原县一带)支系,为平原郡。所以有沛国郡、武陵郡、平原郡等。堂号有沛国堂、武陵堂、平原堂等。`
祠堂古迹
华氏寅山祠:上杭蛟洋乡华家村。又称“华氏统祠”,“ 华家寅山祠”“华氏甲山祠”是清代著名华家华华岩(1682-1756),一作华嵒,祖祠,明代始建,清代重修。
族谱文献
长汀《华氏族谱》,二十七册,民国3年(191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