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
庄姓在中国大陆姓氏排行第一百三十八位的姓氏,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零九三。在福建排名第二十六位,台湾排名第二十四位。
渊源
1、出自芈姓。是春秋时期楚国王族之后,以谥号为氏。据《急就篇》和《名贤氏族言行类稿》所载,楚国君王芈旅去世后,谥号为“庄”,即历史上的楚庄王。楚庄王的支庶子孙,以祖上谥号为姓,成为庄姓。
2、出自子姓。春秋时宋国戴公武庄之后,以祖字为氏。据《姓氏考略》和《资治通鉴音注》所载,春秋时宋国国君宋戴公名武庄,其后人即以其字为姓,成为庄姓的另一支。
3、他族改姓而来。其来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时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羁縻政策及改土归流中改为汉姓,世代相传至今。另外朱姓的人在明末清初曾改姓庄。今土家族、壮族、彝族、苗族、裕固族、藏族、回族、满族以及台湾原住民等少数民族均有庄姓。
得姓始祖
1、楚庄王(?-前591),又称荆庄王,出土的战国楚简文写作臧王,芈姓,熊氏,名旅(一作吕、侣。先秦时期男子称氏不称姓,所以应该称为熊旅而不是芈旅),谥号庄。春秋时楚国国君,公元前613年至前591年在位。即位后伸张王权,采取果断措施,平定权臣若敖氏的叛乱。重用孙叔敖改革内政,兴修水利,加强战备。由于楚庄王知人善任,楚国迅速强大。公元前606年,北伐陆浑之戎,陈兵周郊,使人问九鼎轻重。公元前597年,在邲(今河南荥阳东北)大败晋军,迫使郑、宋等国归附,成为代晋而起的春秋五霸之一。他死后谥号“庄”,带有严肃、敬重之意,故史称楚庄王。他的支庶子孙以其谥号为氏,称庄姓,尊楚庄王为得姓始祖。
2、庄某,宋戴公之孙。《姓氏考略》引胡三省注云:“庄氏有出于宋者,《左传》所谓戴武庄之族是也。”《通志•氏族略》载:“出自子姓,春秋时宋戴公名武字庄,其支孙以王父字为氏”。
3、庄贾。《中华古今姓氏大辞典》云:“齐有庄贾,事景公,为大夫。”清代王相《百家姓考略》注云:“庄贾,系楚庄王之后裔。”这是楚庄王之后,史书所见第一个姓庄的人物。
4、庄周,即庄子。《中国历史人物辞典》载:“庄周,即庄子。战国时哲学家、道家,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东北)人。庄周做过漆园吏……他继承和发展了老子‘道法自然’,认为‘道’无所不在。强调事物的自生自化,否认有任何主宰。提出‘通天下一气耳’和‘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著作有《庄子》。”
入闽迁徙
据《漳州府志》记载,随陈政、陈元光入闽作战的部将中,有一位叫庄肃鸾。随后庄肃鸾携家眷定居漳州,为庄姓入闽始祖。南宋理宗(赵昀)皇帝为表彰这批将校的功绩,赐予其后人受荫,所列追赠受荫名单中,也有庄肃鸾的名字。
唐末,河南光州固始人庄森、庄锐(王潮外甥)二兄弟随王潮、王审知入闽,时在光启元年(885),由于征战平闽,致力于军中,建闽国后辞官归田,庄森在南,庄锐在北,各肇一方。庄森落籍永春桃源里蓬莱山,是为庄姓入闽始祖。庄锐定居玉融(今福清)海口龙江桥头,是福州及闽北一带庄姓开基始祖。
一、庄森派系
庄森,字文盛,河南光州固始人,生于唐宣宗大中二年(848年),另一说生于武宗会昌三年(843年),唐懿宗咸通六年(865年)中甲榜进土,授官黄门都监,累官至广州都督刺史(从二品)。庄森辅佐王潮、王审知拓展领地,占据八闽,功勋卓著,有丰富的经验和治理能力。所以,王审知为节度使时,立即任命庄森分镇桐城(泉州)。庄森一面精心治理泉州,一面择地定居,最后就选择在永春县桃源里善正乡安家。广明年间(880或881年)辞职而归。庄森生有四子:长子庄韦、四子庄申,在桃源守祖;次子庄章,唐末迁居福建惠安县;三子庄中(后改名庄寻),唐末迁居福建晋江县洛阳(今惠安县洛阳镇)。庄森于闽国“启龙”元年(933年)卒,享寿90岁,葬永春桃源湖(乌)洋蓬莱山。庄森祠位于蓬莱山南麓,建自宋代。
庄森九世孙庄夏,是南宋孝、光、宁宗的三朝元老,官至兵部侍郎,封永春县开国男,食邑三百户,卒赠少师。因其祖庄森墓在湖洋鬼岫山,宁宗为之改名“锦绣山”,遂有桃源庄姓“御墨锦绣”、“锦绣传芳”之誉称。宁宗又赐庄夏建府第于泉州城,泉州庄府巷即因庄府而得名。千年来,庄森的后裔繁衍昌盛,播迁海内外.总数达百万之众。英俊辈出,自五代至清登进士第者就达96人,其中文武状元4人,榜眼2人,堪称盛族。
①青阳庄古山支系。庄佑孙,号古山,乃庄夏长兄庄冀的曾孙,系福建永春始祖庄森第十二代孙。生于庄夏登第之年(南宋淳熙辛丑1181年),卒于景定末年或咸淳初年。其上传世系为:森一申—述一轸一荪一珦一观一裳—翼一元郎一弥吉—佑孙。南宋年间,庄古山与族曾祖父庄夏,由永春县桃源迁居泉州郡城,庄夏居南门,古山居东门。庄夏官至尚书,赠少师。古山亦官列廷署郎,后有明农之志,故辞官归田。他精通风水堪舆学,遍历山水之秀,后见晋江青阳山水胜景,遂迁青阳买田置业定居于此,被奉为青阳庄姓开基祖。庄古山的长子庄公哲、次子庄思齐、三子庄公茂、四子庄公望、五子庄公从和族亲在南宋端宗帝赵衐南渡到泉州时大义迎驾,奋勇勤王。直至南宋小朝廷亡国后,因被乱兵冲散,兄弟星散他州,长子庄公哲到同安落户立籍;四子庄公望在漳州殁与王事,其后裔繁衍漳州各地;五子庄公从隐居潮州,后为当地望族。次子庄思齐、三子庄公茂据守青阳,以奉祀事。次子思齐娶郑氏,生一子:圭复;圭复生四子:谦、讯、诚、谊。三子公茂娶闽王王审知后裔王氏为妻,生三子:长子孟(三十八郎),居同安县;次子惠龙(海月),其后裔孙庄际昌,乃庄古山第十四代孙,明万历四十年状元;三子复智。青阳庄姓枝繁叶茂,蔚然已成当地望族。
同安庄姓乃青阳始祖庄古山之后裔。庄古山长子庄公哲到福建同安开创庄族,为同安县庄姓肇基祖。生一子守康,字邦宁。传至青阳第七世庄勤励(字允畴,号仙福),遂在两祥露村开基立业,祥露庄姓奉庄勤励为一世祖,其上传世系为:古山—公哲—邦宁一国发—贵祖—佛宗一勤励。生八子:崇一、崇德(尚忠)、崇义、崇周、崇戚、崇仁、崇辅、尚谦。除第八子幼亡无传外,均有传衍。同安庄姓,子孙繁盛,在不同年代分迁福建晋江县锦宅、惠安县、安溪县,浙江洞头县、平阳县和台湾等地;在新加坡、缅甸和南洋诸国也有裔孙侨居和落籍。
沙县碧口庄姓。乃青阳三房庄公茂之传裔。庄公茂的曾孙庄泰益因避战乱,于元末从晋江县青阳始迁沙县碧口,成为碧口庄姓开基祖。其上传世系为:古山—公茂—孟—天福一泰益。庄泰益,生十三子,除第十子庄员实在碧口守祧外,其余十二子有的回迁泉州,有的散居福建永安、莘口等地。所以,碧口庄姓又称庄员实为守业始祖。自庄泰益在碧口开基以来已有400余年,传裔20代以上。
福鼎庄姓。明朝洪武年间,青阳庄古山派下三房的第八代孙庄法琚从晋江青阳吴店市,随父庄拱理迁居福宁府鼎邑十四都后昆南屏村(今福鼎市点头镇后坑)繁衍生息,延绵至今,奉庄法琚为开基祖。其上传世系为:古山—公茂一复智一天禄一震颜—广祖一拱理—法琚。清初,由后坑分迁邻近之马冠村,以及嵛山岛。清康熙年间,裔孙庄仲裕,携子淑财、淑涛及侄子贵官,由闽迁浙江泰顺。庄淑涛至泰顺县坑兜;庄贵官定居福鼎苏家山,即今叠石乡苏家山。
漳州庄姓,宋景炎二年(1277年)庄古山四子庄公望在漳州以身殉国,其三个儿子为避灭门之灾,相商各潜居之地繁衍,奉庄公望为漳州庄姓肇基始祖。长子庄守圻在龙溪汰口(今华安县汰口)潜居;次子庄守埏携妻到平和县五寨乡广卿里居住;三子庄守址与其母盛氏在长泰县欧马(欧山村)定居。庄公望长子庄守圻生子庄才弟,才弟生四子:长子均和,字虞卿,在华安县汰口守祖;次子均齐,字汉卿,迁徙龙溪县(今龙海市)马洲村为开基祖,后裔传衍龙海的颜厝、榜山、紫泥、海澄、角美、隆教等乡镇,漳州的芗城区、龙文区、漳浦县、云霄县,浙江苍南和台湾高雄;三子均盛,字晋卿,迁徙广东潮州;四子均有迁徙广东龙溪蓬州。次子均齐之孙庄美万,于明代天顺三年(1459年)由龙溪石码马洲只身离家南下,先居前亭,娶陈氏,生三子:简献、简轩、简智,其后子孙于明万历元年(1573年)迁徙漳浦县霞美庄厝,庄美万被奉为霞美庄姓再基始祖。
南靖县庄姓。庄古山五子庄公从之孙庄三郎于元延佑七年(1320年)从广东大埔县随叔父庄敏(惠和)谙习风水地理,后旅居南胜县龟洋(今南靖县奎洋),被朱员外招赘入嗣。生二子:长子必文,次子必华,均为姓庄,自庄三郎在奎洋开基以来,历经近700年的历史。其后裔在奎洋蕃衍生息,聚居于奎洋镇店美、东楼、上洋、后坪、上峰、霞峰、罗坑、船场镇赤坑、星光,书洋镇奎坑等村庄,现成为南靖一大姓氏。庄三郎派下裔孙分布南靖县六镇六十多个村社以及外迁共有二万余人,远迁台、港、澳及侨居印尼、缅甸、马来西亚等国有数千人。
②泉州庄夏支系。庄夏先祖庄森在泉州府永春县湖洋开基,祖墓在永春湖洋鬼笑山后,庄夏系庄森入闽后之九世孙,于南宋淳熙八年(1181年)中甲榜进士,居官于朝,是孝宗光宗、宁宗三朝元老,任尚书兵部侍郎兼太子侍读。宋绍熙年间(1190-1194年),光宗皇帝闻知庄夏祖父庄观的墓地原叫鬼笑山(亦称鬼叫山、鬼岫山)认为不雅,以御笔赐名“锦绣山”,并御赠其祖父庄观为朝奉大夫,赠其父庄陶为中大夫。庄夏衍传播迁泉州开基,生有三子九孙,三代同朝为官,在泉州建“庄府第”,立“庄府巷”,宋帝封庄夏妻李氏为“秦国夫人”,李氏生三子:长子梦说、次子梦周、三子梦序。庄夏的裔孙传承庄氏天水堂号,又曰“锦绣传芳”,或称:“锦绣堂”。其后代繁衍播迁于今天泉州市辖域内的有:晋江市、南安市、石狮市、惠安县、安溪县、永春县、德化县、泉港区、鲤中区、丰泽区、洛江区等。
泉州庄姓。奉庄夏为泉州庄姓开基一世祖,子孙蕃衍昌盛。泉州市丰泽区东海镇长埯村,庄夏后裔于明代初期在此开基,至今约有600多年的历史。东海镇东梅石壁村,属庄夏派下,是泉郡庄府巷的分支,明代中叶裔分维山、迭山、员山、美厝四支系。丰泽区清源昔明村,庄夏裔孙庄尚奄于明初由厝仔村迁此创族。泉州峨豸西庄姓,是庄夏次子庄梦周之曾孙庄汝成迁此开基。
惠安庄氏。庄夏次子梦周的长子庄弥坚,生有七子:衝、耒、耜、新思、寿奴、寿甫、寿果,其中次子庄耒,三子庄耜原住洛阳桥琯头村,其后裔有入居惠安北门田边,因海盗入侵烧抢,庄无奇(1374—1420年),字维明,别号留孙,于明洪武建文年间自洛阳江边的琯头村,牧鸭逐水草而迂口北上至惠安县北三十华里处,看中了前蔡村就定居下来,定居后仍以饲鸭为业,故后裔称为“赶鸭公”,也是山腰庄氏始祖。庄夏的第七代孙庄福生,迁入惠安县螺阳霞张村肇基于此。其上传世系为:夏-梦说-弥明-璔-震孙-德翁-福生。庄福生之曾孙庄兆璋,官阶文林郎,任广东海康知县。庄兆璋之子庄承祚,字锡长,号松峰,被奉为霞张村庄姓再基一世祖,清朝康熙三十八年(1699)中举人,后历任江安、海康、四川遂宁知县和广东雷州知府(从四品)。
安溪庄姓。安溪庄姓乃宋代三朝元老庄夏的后裔。庄夏长子庄梦说有三子:弥明、弥高、弥约。庄弥约第八代孙庄璋迁居安溪开创基业,其后裔分布闽南及浙江等地。庄夏第l 4代孙、明代榜眼庄奇显《泉郡清源庄氏重修谱叙》中曰:庄弥坚(庄夏之孙,梦周之子),生育有七子,任满荣归时各迁居莆田、永春、同安、惠安、安溪以及泉州庄府等地。
晋江庄姓。晋江市镇坡庄姓开基祖庄灵山,又名财翁,是庄夏第6代孙,何时何地迁入锦坡不详。晋江市坂尾村庄姓开基祖庄默斋,其上传世系为:夏-梦说-弥明-砇(肯堂)-复孙-寿翁-肇业-绪缵-默斋。庄默斋是庄夏的第九代孙,自庄夏起至今蕃衍30代。磁灶镇宅内村,永和镇锦宅村、锦埔村,东石镇石兜村,英厝镇锦英村等地,都有庄夏的裔孙在此建村立寨,繁衍后代。晋江庄姓居住地名大都带一个“锦”字,旨在秉承庄夏盛德,“锦绣传芳”。
仙游庄姓。庄夏长子梦说有三子。其幼子庄弥约在州府任通判时,因羡慕仙游山水秀美,选择霞霄定居创族,名曰霞霄庄陇,被奉为开基祖。据《泉州庄氏族谱》载:弥约传子承,庄承有六子,长子世样公于明朝洪武年间迁往四川,次子世瑞公居仙游。仙游县庄姓,现分居于下霄、内坑、旧厝、上兄、岳口、古大府、西埔、城关、南门玉田、表山、枫亭、郑尾、古狮等地。其中居旧厝、岳口、内坑的人口为最多。
福鼎庄姓。明朝万历年间,庄夏长房十二代孙庄大节之长子及次子学绶及孙仰渠等,从闽南安溪迁入浙江省平阳县(今苍南县)藻溪镇,至庄仰渠第六子望庚,又从藻溪迁居福鼎二都(今前岐镇)梨山,其后人播衍于附近熊岭、迭石坑。长子之孙仰耀则迁居福鼎秦屿。庄学绶之孙挺秀奉母同弟拱秀,于康熙元年(1661年)从苍南县藻溪迁居浙江泰顺县八都梧村(今柳峰乡)新庄。至清乾隆年间,庄拱秀之曾孙庄公侨率子迁徙在福鼎徐陈兰口里定居,裔分后岭村。庄夏长房第七代孙庄文盛(闻盛)之四子时麟,于明朝天启年间,从闽南迁入浙江温邑四十九都(今平阳县北港镇)—铁店。庄时麟之孙士博兄弟于清初从铁店迁居福鼎九都(今秦屿)彭坑村开基创业。彭坑庄姓奉庄士博为肇基始祖,至今已传衍12代以上。庄夏裔孙庄世云(辈序不详)之曾孙文光于清康熙年间,从浙江平阳县藻溪迁居福鼎三斗湾(今前岐镇)。三斗湾庄姓奉庄世云为一世祖。裔孙庄贤思(辈序不详)于清乾隆年间,从泉州惠安县前见乡,移居福鼎九都二门土盾(今沙埕镇敏灶墩尾)。裔孙庄奇仕偕子朝元(辈序不详)于明万历年间,从泉州安溪县依仁里迁入浙江平阳县对雾山。至清康熙三年(1664年)转迁福鼎十六都(今点头镇)西洋尾,后裔分居秦屿才堡。庄姓裔孙还有居住在店下镇口窑罗里坑、石牌村、岚亭村、茶塘村、店下街,秦屿镇水井头村、日岙村以及桐山镇(市区)等地。
③惠安风阳庄章支系。福建永春庄姓始祖庄森之次子庄章派下裔孙庄壬,福建惠安县风阳庄姓奉庄壬为开基始祖。其上传世系为:森一章一文—应一狐狸一珂—全—传—壬。庄壬的叔祖父庄会,曾在宋朝为官,授银青光禄大夫.官阶从三品。庄壬的父亲庄传,为南宋乾道八年(1172年)进士,庄壬的叔父庄岳,也于南宋淳熙年间中甲榜进士,历官秘书承事郎,后赐学士衔退休荣归故里,庄壬本人为南宋嘉定元年(1208年)进士。父子、叔侄“一门三进士”,成为当地一时佳话。庄壬定居海丰,为海丰庄姓始祖。庄壬生三子:长子庄宽夫的后裔分居东官岭刊;次子庄从夫的后裔分居霞厝刊;三子庄敏夫随庄壬在浙江永嘉任所,其后裔失考。据《惠安凤阳庄氏族谱》记述,由于元、明两朝期间无谱可稽,致使世系中断,分支不详。直至明代崇桢年间才有传世谱谍,方知庄廷灿生一子庄会,庄会生庄标、庄机,庄标分居新厝尾祧,庄机生伯风、淑鸾二子;庄伯风分居楼祧,庄淑鸾分居下大厝祧。现惠安风阳庄姓皆奉庄会为开基始祖,霞厝刊庄姓奉庄淑鸾为一世祖。
④惠安庄晦支系。福建庄姓始祖庄森的第九代孙庄晦,系庄裳之第三子庄夏的胞兄。其上传世系为:森-申-述-轸-荪-珦-观-裳-晦。庄晦有一子曰梦章。梦章有三子:长子弥娠,次子弥妊,三子弥续。庄晦之后裔,主要居住在惠安县、三明市等地。庄晦之子梦章,从永春县桃源里迁居尤溪,梦章之孙庄同为开疆进取,于明代洪武年间由尤溪迁入惠安县东园镇秀涂村另创基业,其上传世系为:森-申-述-轸-荪-珦-观-裳-晦-梦章-弥续-同。庄同被秀涂庄姓奉为再基祖,生子庄壁,庄壁生五子:和纶、和缉、和弦、和纬、和经(皋陶)。庄同之子庄壁,庄壁之子皋陶(和经),于明朝洪武九年(1376)从军南京,任中宪大夫(正四品),留守南京武进县,离职后迁居惠安县社内。为惠安县社内庄姓肇基祖。生三子:子荣、子华、子全。其第七代孙庄应祯“一门四进士,三世两藩台”。
尤溪庄姓。庄晦之子梦章,于明万历二年(1574年),由永春县桃源里迁入尤溪,定居廿八都坂面新桥头(今新阳镇双里村),传至其玄孙庄千七、庄千八乔迁廿四都田地山下寮(今台溪乡清溪属地)构屋立祠。庄千八传至其来孙(第6代)庄大弟,肇基廿八都大湾(今古迹村),择邻而居,庄大弟是庄晦第十一代孙,其上传世系为:晦-梦章-弥娠-默-永第-千八-天赐-显-过起-进富-大弟。
二、庄锐派系
庄锐,河南光州固始县人.庄国器之子,生于唐宣宗大中三年戊寅(849年),任提刑使(提点刑狱)。禧宗广明元年(860年),随王潮、王审知兄弟率军入闽,据福州闽岭,进而助王兄弟征服全闽,有战功,被闽王王审知授官宰相辅之职,任廉访司提刑使,以德辅治抚缓七郡。娶金氏,生三子:应祥、宝文、惟孝。后闽王崩,闽乱,庄锐携家眷夫人金氏,同次子宝文、三子惟孝,举家隐居于玉融(福清)诲口龙江桥头,后来该地成为庄姓在福建主要发详地之一,子孙繁衍,门祚炽昌。庄锐系福清庄姓开基始祖,卒于周世宗显德元年(954年),享寿九十八岁。
①福州闽侯庄姓支系。居住在闽侯县南屿五都的庄下,奉庄宣锡为开基祖。庄宣锡约生于明代天启三年(1623年),约于清代顺治九年(1652年)迁入南屿五都肇基,其祖源属庄锐派下。
②连江庄姓支系。庄锐的第九代孙庄明宗,字则诚,于南宋绍熙三年(1192年)为避战乱,从尤溪迁居连江利安(今连江县浦口镇塔头村)肇基。庄明宗生二子:长子朝、次子显。庄明宗的第十二代孙庄有春的长子庄柳官,由泉州城回迁连江县坑园乡,为坑园庄姓始祖。第十七代孙庄成振迁居连江县丹阳。
③三明庄姓支系。庄锐的第十代孙庄福于元初由福清县江阴里犀塘村迁居三明市三元区岩前镇忠山村,被奉为忠山庄姓始祖,开基以来至今已传2 1代以上。庄福,字仁海,进土,曾任陕西监道(元朝道的监察官)。生二子:天吉、达钦。其上传世系为:锐一唯孝一允德一克信—唯敬一景成一四一五一正定一福。
福建是当代全国庄姓人口最多的省份,庄姓列为福建省第20位大姓,也是唐代以后庄姓的主要发祥地。
宋祥兴二年(1279),兄弟五人及族亲忠于宋室,随文天祥迎驾南逃。庄公望战死在漳州,留下三子:长子庄守圻居华安县汰口社,次子庄守埏居平和县五寨乡,三子庄守址居长泰县武安乡。明朝年间庄敬旺从平和县迁入上杭县,清嘉庆初年庄振巨、振海兄弟亦开基上杭县,后裔分迁至长汀、新罗等地。
入垦台湾
明、清两代,庄姓人渡海到台湾者,以南靖庄三郎派下居多,其中农民起义军首领庄大田由福建漳州平和迁居台湾凤山(今高雄县治)竹仔港庄。亦有庄姓迁往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在东南亚和世界各地都有庄姓裔孙在蕃衍。据台湾2007年统计数据显示,庄姓人口数有216467人,排第24名,与庄姓在福建的排名相差无几。庄姓陆续入台开拓谋生,也有随郑成功收复台湾随军渡台,最早是以渔业生产为主,后才开拓创建各行各业。据台湾区百大姓源流考证:“明清两代,庄氏族人渡海来台者,以南靖庄三郎派下居多。”有:1、南靖庄三郎派下,南靖与台湾庄氏龟山派的世祖,名叫庄三郎,号太极,元延佑七年(公元1320年)迁居南靖县奎洋乡。2、晋江青阳庄古山公派下,同安县、晋江县、惠安县、安溪县、南安县等都有入垦台湾记载。3、才翁公派下,永历十五年,庄崇德随郑成功来台,入垦今台南佳里。“营顶”为晋江“锦绣”庄姓所开垦,开基祖为明郑部众庄崇德,生有八子:大房庄信,部分族人后来东拓建立“庄礼寮”(今麻豆镇庄礼里);二房庄正,今仅剩庙东一户;三房庄实,聚居于“台十九县省道”路西,部分迁往台南市安南区“中洲寮”;四房庄参,庄中无族人;五房庄勐,“台十九县省道”路东为其聚居地,诗人校长庄秋情为此房出身;六房庄全,庄路北边属之,族人另迁安南区“十三佃”;七房庄碧,族人后迁麻豆;八房庄宛,在祖厝“锦绣大宗祠”北边,今有十来户,另有族人迁垦“港仔尾”(麻豆镇港尾里)。泉州的台湾庄姓基本播居在台北市、台南市、基隆市、台中市、梧棲港、布袋嘴、花莲县、新竹县等地。台湾庄姓在各户住宅的大门口挂起了“锦绣传芳”的灯号。
郡望堂号
据《郡望百家姓》中有记载云:庄氏望出天水郡。《姓氏考略》中记载:庄氏望出天水、会稽、东海。
天水郡:西汉初始置郡。相当于今甘肃省天水、陇西以东地区。
会稽郡:秦初置郡。在今江苏省东南部及浙江西部一带。
东海郡:汉初的东海郡在今山东省郯城一带。东魏及隋唐的东海郡在今江苏省东海县以东、淮水以北地区。
南华堂:战国庄周,著《南华经》。与老子同为道家之祖,世称“老庄”。
武强堂:汉代庄不识(《汉书》作庄不职,兹从《史记》),封武强侯。
锦绣堂:唐末,河南光州固始县人庄森随其王审知入闽,择居福建永春桃源里蓬莱山。第九世庄夏,居官有德政,宋宁宗皇帝赐其建第于泉州府城,将其故乡的“鬼笑山”御墨为“锦绣山”,于故“锦绣堂”为庄森派下的堂号。
还有天水堂、会稽堂、东海堂、淋郁堂、一篑堂、秋水堂、静观堂、宝绘堂等。
祠堂古迹
永春湖洋庄氏家庙,又称庄府、锦绣山庄、庄少师祠,座落于永春县湖洋镇锦绣山南麓,原为唐光启二年(886)闽南庄氏开基始祖庄森故居,曾为南宋少师庄夏府第。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吏部尚书庄钦粼等裔孙合资重修永春府第,称“蓬莱堂”。清乾隆元年(1736),于旧址建庄氏家庙,历代重修。家庙坐北朝南,占地面积约400平方米。
晋江青阳庄氏家庙,座落于晋江青阳镇。始建于明弘治十三年(1500),系高州知府庄科倡建,历代修缮。坐南向北,占地面积约925平方米,
南靖庄氏聚精堂,座落于南靖县奎洋村,始建于明正德十一年(1516),始建于清乾隆元年(1736),光绪以来历代重修。坐西向东,占地面积4300平方米,建筑面积368.5平方米,依山而建,背面有大片的护坡和风水林。
山腰庄氏宗祠,位于泉港区山腰镇锦山村,创自明代初年,为留孙公开基前蔡卜居之地。清朝嘉庆年间(1796-1820)拓筑重建,光绪六年(1880)修葺。历代重修。宗祠坐东朝西,三开间、三进深构筑,占地面积1185平方米。
楹联典故
一榜三龙齐奋,五科十凤联飞。
——晋江青阳庄氏祠堂有联。
南华堂锦绣堂堂堂播誉;天水郡会稽郡郡郡传名。
——全联典指庄姓的郡望和堂号。永春第九世庄夏,居官有德政,南宋甯宗皇帝赐其建第於泉州府城,将其故乡鬼笑山御笔赐名为“锦绣山”。
宗功推锦绣;嘉树接桃源。
——全联典指永春锦绣庄之族望。嘉树堂为祥露庄氏天来派下之堂号。
筑陂福清,溥百年之利;献诗翰苑,标一代之名。
——上联指北宋福清知县庄柔正。下联指清代刑部尚书、福建巡抚庄有恭。
祥临文圃,福荫乡民,村增广宇人增寿;露润海沧,泽滋梓里,社涌英才地涌金。
——为厦门海沧祥露村题联。
天水流芳,青阳衍派,七系双村承玉露;古山祖德,勤励宗光,千支百世占祯祥。
——为厦门海沧祥露庄氏嘉树堂题联。
源来锦绣无双本;派衍青阳第一枝。
——为厦门市海沧祥露村庄氏宗祠楹联。
山从锦绣,一开诗礼由来远;水接桃源,千载衣冠特远尊。
——为南靖县奎洋镇庄氏大宗祠联,祠祀开基祖庄三郎。
山岳钟灵腾蛟起凤;人文荟萃济世经邦。
——晋江市锦宅庄氏宗祠楹联。
族谱文献
记载闽台庄氏族谱现存数百部。有晋江《晋邑青阳庄氏族谱》,始修于明永乐二十一年(1423),庄震彦修;明成化二十三年(1487)庄壬辙二修;嘉靖二十六年(1547)庄用宾三修。现存清朝本,内容有谱序、墓志铭、历世、谱系。有陈永、彭昭、庄壬辙等人的序,李惠的跋,黄昂的后序等。唐光启年间森公从王潮入闽,世居泉州府永春桃源里,至宋南渡后,青阳始祖庄佑孙,号古山,与庄夏自桃源徙居晋青阳开基。有泉港《桃源锦绣山腰庄氏族谱》载庆元六年(1200),入泉始祖夏公,留孙公是山腰庄氏始祖。唐末,庄森入闽居永春桃源里蓬莱山。宋嘉定十一年(1218),九世庄夏,居官有德政,赐建第于泉州府城(今泉州庄府巷),并将永春家乡的鬼笑山御墨为“锦绣山”,后世以“锦绣”为堂号。至宋末,晋江十二世庄佑孙长子庄公哲因护卫宋幼帝南逃留居同安,先住东市,后徙亨泥(今潘涂)。明永乐十三年(1415)十八世庄仙福字允畴谥勤励,移居县城西桥尾祥露,成为同安祥露的开基祖。金门南雄和烈屿庵下庄姓是锦绣支派,分别自永春祥霞乡和晋江五担市传入。名人如庄细福,庄重文等。有《台胞庄展鹏先生的庄氏族谱》为平和迁台湾的庄氏族谱。仅存世系。桃源派世系始于七世庄观,止于十一世。青阳派世系始于一世庄古山,止于二十二世。庄氏原居永春桃源,始祖为庄观,后迁晋江青阳,再迁平和。雍正年间,庄古山派下庄树配迁台今八里;乾隆年间庄贵成、庄大佰迁台今草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