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高级搜索

简介

潘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52位的大姓,约占全国人口的0.42%。福建第36位。台湾排名第31位。

渊源

1、以祖辈字命氏,源于芈姓。

出自芈姓,为春秋时楚国公族潘崇之后,以祖名为氏。据《通志•氏族略》所载,颛顼后裔陆终生有六子,第六子名季连,赐姓芈。周成王时,封其后裔熊绎在荆山建立荆国,公元前740年,荆君熊通自封为武王,他的儿子于公元前689年改国号为楚,称楚文王。据《姓氏寻源》和《潘氏家谱》及《史记•楚世家》所载,公族子弟潘崇助楚穆王继位有功,受封为太师,其后代子孙以祖名为姓,称为潘氏。从此,潘姓在楚国成为有势力的家族,潘姓因此而来。

2、以国名为姓,出于姬姓,是黃帝的后代。为周代周文王裔孙伯季之后,以邑名为氏。据《元和姓纂》所载,周文王第十五子毕公高让其子伯季食采于潘邑(今陕西省西安、咸阳一带),其子孙遂以邑名为姓,称为潘氏。据《广韵》也记载:“周初四圣”之一的毕公高,他的小儿子季孙封邑在潘。春秋后国灭,其子孙不以姬为姓而以国名为姓,奉季孙为潘姓始祖。《姓纂》上面是这样记载的:“周文王后毕公之子季孙,食采于潘,因氏焉。有广宗,河南两望。” 今天潘氏后裔,多出自季孙这一支。

3、因地而得姓。潘水在河南,住在潘水边的人以水名为姓。据魏《土地记》载:下雒城西南故潘城,有以地为氏者。

4、出自姚姓,为上古舜帝之后,以国名为氏。据《中国姓氏》载,舜帝生于姚墟称姓姚,建都潘(今北京市延庆县东北),后潘地移至今陕西省兴平北。商朝时,舜的后裔建潘子国,商末被周文王所灭,其子孙遂以国名为姓,称为潘氏。

5、他姓改潘姓及少数民族有潘姓,①据《魏书•官氏志》所载,南北朝时,北魏有代北复姓拔略罗氏随魏孝文帝南迁洛阳后,定居中原,北魏孝文帝汉化改革时,改其姓为单姓潘。②清康熙末年,台湾岸里大社酋长阿穆归顺清廷,被赐姓为潘;光绪时,台湾高山族相率归化清廷,也被赐姓潘。③其他一些少数民族如满、水、京、蒙、土家、彝、瑶、仫佬、回、壮、布依均有潘姓。漳州有满族、苗族、瑶族、壮族等使用潘姓。④据《五代史》载:溆州蛮酋有潘姓,如潘金盛。

得姓始祖

1、潘崇。楚成王时,潘姓中有名为潘崇者曾为太子商臣之老师,在楚成王预谋另立太子时,潘崇极力支持太子商臣,并成功地使之继位为楚穆王。潘崇因助商臣继位有功,被封为太师,楚穆王并且还把自己任太子时的财产全部赐给他。从此潘姓在楚国成为有势力的家族。后人念潘崇兴潘姓有功,便尊他为潘姓的得姓始祖。

2、季孙。潘姓其中一宗系的受姓始祖。据《广韵》记载:“周初四圣”之一的毕公高,他的小儿子季孙封邑在潘。春秋后国灭,其子孙不以姬为姓而以国名为姓,奉季孙为潘姓始祖。

入闽迁徙

发源于我国北方和南方的两支潘姓,他们在血缘上实同出一源,即都是黄帝的子孙。春秋战国时,潘姓主要在今湖北省境内发展,此后,有向山东、湖南迁徙的少数潘姓人。唐初潘姓南迁于福建。

1、总章年间(668-669)光州固始人潘源节应朝庭召,带府兵入闽开漳,任府兵队正副尉驻南安,辅政陈元光父子治闽。后佐州治有功,封忠勇校尉,为忠义将军,授“竭忠辅国昭德将军”,后留驻闽南,肇基繁衍。合五十八姓居漳水之北宅,梁山下之火田村。宋绍兴二年追封为昭德将军,是为入闽潘氏始祖。正室 徐夫人亦诰封。葬于泉州南安清源北山潘厝口。潘源公的裔孙遍布世界各地。宋时,潘氏子孙再由福建进一步迁居广东、云南等地。

2、唐天宝间(约760)荥阳潘氏21世湖州别驾潘殷迁南安(潘山)。潘姓最早入闽时间在唐代。又据莆田族谱记载唐大历年间,荥阳潘氏后裔潘殷(皇),官潮州别驾摄莆田县事,为避乱,从广宗郡迁入南安潘原(今泉州潘山),潘殷(皇)被尊为潘氏入闽始祖。潘殷(皇)生二子,次子潘谊(后改名为莹)。官大理丞,生子潘序(原名潘武原),由南安迁莆田延寿(明弘治《兴化府志》载:“居常太里”)。潘序官永春尉,升古田令,生三子:潘崇胤、潘自力、潘崇钧。潘崇胤官太仆寺少卿,由莆田迁往北燕幽州(今北京);潘自力官古田县山长,卒葬东岩山之麓;潘自力子潘承佑,“初仕吴,为光州司法参军。……因弃官归闽,遂归建州。及王氏据闽,仕为大理少卿。属王延政领镇武节度,辟承判官。……及僭号,以承佑为吏部尚书”(《兴化府志》引《资治通鉴》)。南唐军攻破闽建州,聘为卫尉少卿、鸿胪卿,李景十分宠信,委以南方事,凡升降人物、制置郡县,多采其言,迁礼部侍郎,升尚书,致仕。潘承佑生三子,长子潘慎修,字成德,以父补官南唐秘书省正字、水部郎中,起居舍人。入宋朝,赵匡胤诏为太常博士、历膳部、仓部、考功三员外,累迁知湖、梓二州。又诏直秘阁、右谏议大夫、翰林院侍读学士。六十九岁卒,“上悯之,录其子汝士为大理评事,升工部员外郎,直集贤院;汝砺为奉礼郎”(见《兴化府志》引《宋史》)。族谱记:潘慎修生四子:元成、元亮、元全、元会,称“学士房”。

3、唐代,河南省荥阳县迁徙至福建的惠安县螺阳镇盘龙村;其后裔分支沙县根坑、上坪村。唐末之乱,潘法明携家入闽。

4、五代间随王审知入闽。泉州《潘氏族谱》记载:入闽潘姓传为汉安平太守潘瑾之后裔。但泉南潘氏奉潘源节将军为入闽一世祖。唐末五代,潘氏散居福州、莆田、泉州、漳州。潘承祐,五代后唐卫尉,于宋初退隐泉州,为泉州潘姓入闽始祖。有五世潘纲迁福州长乐三溪,潘维一支后裔卜居泉郡泗行下径(潘径),传至九世潘贻徽迁徙漳州开基肇业。自潘贻徽后有五世潘世贵,于元末由漳州迁入泉州浮桥,派衍桃源潘氏;再传三世至潘佛惠,于明朝宣德年间,入南安炉内繁衍肇业。长乐《潘氏族谱》又记载:闽潘三世存实,元和进士,官户部郎中左庶子。存实子闽潘四世潘纲、潘维之后迁长乐三溪,为三溪始祖。闽潘三世武原,为古田令,迁兴化。武原子四世崇胤、崇钧。崇胤次子承佑官南唐工部尚书,后裔播迁今莆田、惠安一带。崇胤长子承叙,检校司徒,自兴化迁北燕。承叙子处常,南唐散骑常侍,自北燕迁江宁(今南京)。处常子潘佑字廷佐,南唐太师,中书令。潘佑长子文焕,宋金紫光禄大夫,移居福建闽县苦参(今福州),子孙散居狮门、石狮、水口等处。潘佑次子文振,宋银青光禄大夫,移居怀安水南瓜山,为瓜山始祖。怀安水南即今闽侯南通。潘佑三子文亮,宋刑部郎中,移居江西饶州浮梁(今景德镇市北);四子文绶,移居江西饶州乐平。

5、唐代,河南省荥阳县迁徙至福建的惠安县螺阳镇盘龙村,其后裔分支沙县根坑、上坪村。宋末元初,潘进从邵武禾坪圳头中城堡迁居宁化招得里(今宁化安远)潘家堡。据宁化水茜(张坊)《潘氏族谱》载,其远祖为潘觉,任河中府尹,后居豫章(今江西南昌)潘觉的第四世孙潘均瑞迁居宜黄县大富冈,后九世潘荣游猎居南城二十五都,再六世潘京从南城迁徙至武陵。潘京之孙潘友文为青州刺史,居鄂州。潘友文的孙子潘三郎为邵武太守,随任居家于邵武禾坪圳头中城堡。宁化安远潘姓的开基始祖潘进就是邵武太守潘三郎的后裔。

6、《客家人》1995年第二期载:广东梅州,除平远外,其余的五华、兴宁、梅县潘姓均系潘法明后裔。法明系潘任之子潘十三的次子,于宋末元初迁居宁化石壁。潘法明有个儿子:琴、瑟。潘琴偕弟徙居长乐。潘琴有个儿子,其中长子潘文质于明洪武年间迁居兴宁。据江西《兴宁县志》载,潘氏远祖世居开封,后裔潘法明迁居宁化石壁;后繁衍广东。入粤潘姓始祖为潘琴,于南宋末偕弟由宁化移居长乐。明洪武年间(1368-1398),其后裔潘鹏冲迁居广东的兴宁。明天启元年(1621年),潘永生从福州潘东迁居尤溪洋中上塘村梅坪。清中叶,永春一支潘姓迁居尤溪城关水东。清末民国初,永春达普潘氏迁居尤溪西城的团结村。

宋仁宗年间(1022-1064)原籍江西南城潘尚松(字挺庵)任潮阳县尹,致仕归途经汀州府,爱其山水之美自江西南城迁居长汀县三洲,将住地取名潘坊,后裔向上杭、武平、江西安远、石城、广东平远、兴宁、韶关、始兴等地播迁。

南宋末潘进郎由邵武禾坪迁宁化县招得里潘家磜(今安远乡境),后裔分迁长汀县河田潘屋及闽南。元初,曾任宋末兵部尚书的潘江隐居江西安远项山(今属寻乌县),后裔潘念六郎携妻及四子法贵迁武平县赤竹上坑(今中山镇上峰村)。潘尚松后裔主要从粤东兴宁、梅县等地播迁台湾。如:清乾隆三十年(1765),梅县潘庶贤迁台湾新埔,兴宁新陂潘氏25世志鹏迁桃园,兴宁永和镇潘氏26世坤全、毓朱,27世俊宏、作雄、作兴、柏香,28世永康等迁居高雄。

据宁化水茜(张坊)《潘氏族谱》载,其远祖为潘觉,任河中府尹,后居豫章(今江西南昌)潘觉的第四世孙潘均瑞迁居宜黄县大富冈。后九世潘荣游猎居南城二十五都。再六世潘京从南城迁徙至武陵。潘京之孙潘友文为青州刺史,居鄂州。潘友文的孙子潘三郎为邵武太守,随任居家于邵武禾坪圳头中城堡。宁化安远潘氏的开基始祖潘进就是邵武太守潘三郎的后裔。

江西《兴宁县志》载,潘氏远祖世居开封,后裔潘法明迁居宁化石壁;后衍广东。入粤潘氏始祖为潘琴,于南宋末偕弟由宁化移居长乐。明洪武年间(1368-1398),其后裔潘鹏冲迁居广东的兴宁。《客家人》1995年第二期载:广东梅州,除平远外,其余的五华、兴宁、梅县潘氏均系潘法明后裔。法明系潘任之子潘十三的次子,于宋末元初迁居宁化石壁。潘法明有2个儿子:琴、瑟。潘琴偕弟徙居长乐。潘琴有3个儿子,其中长子潘文质于明洪武年间迁居兴宁。

福建省潘氏聚落:福州市仓山区城门镇潘墩村、长乐市三溪村、福清市江镜南宵村;泉州市南安市乐峰镇 炉中村 、炉山村、福山村、厚阳村,永春县达埔镇溪园村、建国村、延寿村、达中村、岩峰村、新琼村;龙岩市武平县大禾乡坪坑村、山头村,武平县中堡镇互助村(又名:王子栋下)。漳州市漳浦县旧镇镇石桥村,石榴镇象牙村顶车社,马坪镇仙都村许厝、潘厝社;长泰县武安镇散居罗山、文泉、外武、登科居委会,陈巷镇古农、旺亭村,岩溪镇湖珠、高濑、径仑村,散居上宫居委会,坂里乡坂新村,古农农场大枋、共同、山后作业区,兴泰开发区十里村;东山县铜陵镇散居公园、顶街、下田、码头、桥雅、演武、文锋、铜亭、桂花街、苏峰街居委会,铜兴村,康美镇马銮、康美、钱岗村,樟塘镇樟塘、下湖、港西村,杏陈镇前何村,向阳盐场,前楼镇前楼、径里、岱南村,陈城镇陈城、白埕、山口、湖塘、黄山、后姚村,沃角管理区,华安县华丰镇草坂村,丰山镇后壁沟村,沙建镇汰内村,汰口农场,新圩镇黄枣村,龙海市海澄镇内楼、豆卷、上寮、罗坑、黎明、溪北、屿上、山后、和平、下埭、埭新、合浦、内溪、珠浦村,散居大埕、溪头、城内居委会,角美镇龙田、白礁、金山、鸿渐、桥头、锦宅、西边、石美、南门、杨厝、东山、社头、田里、龙江、铺透、东美、福井、课堂、石厝村,散居共和、解放、东美、石美、侨兴街、团结居委会,白水镇西凤、山美、方田、楼埭、磁美、郊边村,程溪镇下庄、官园村,散居程溪居委会,九湖镇:岭兜、衍后、长福村,地质大队,颜厝镇:颜厝、田址村,榜山镇翠林、柯坑、芦州、田边、榜山、平宁、南苑、洋西村,紫泥镇锦田、溪洲、下楼村,东园镇:东园、茶斜、地尾、枫林、新林、过田、凤山、凤鸣、港边村,港尾镇:梅市、汤头、上午、考后、斗美村,东泗乡九龙岭林场,隆教乡新厝村,双第农场寨仔、洲仔管区,龙文区蓝田镇梧桥村,南靖县山城镇溪边社,三卞、翠眉、鸿坪、下潘、割山、桥头、六安村,靖城镇天口村,龙山镇竹溪村,金山镇下永村,奎洋镇店美村,船场镇鼎寮村,平和县文峰镇文洋村,芗城区通北街道办事处西洋坪村,散居和平里、团结、延安北、宝珠园、金源、芝山、湖内、漳华、北塔社区,浦南镇园坑村、后房农场,天宝镇大房农场、热作所,石亭镇鳌门村,云霄县莆美镇莆东、马山村,东厦镇东厦、洲渡村,马铺乡槐河村,常山华侨农场双山、常山、溪墘、吉仔、东升管区等等。

入垦台湾

台湾潘姓自闽迁台,明永历廿八年,潘涉在旗后盖寮捕鱼。清代,大陆潘姓有陆续飘流迁入台湾者,现多分布在屏东内埔、万峦、屏东新、枋寮、南投埔里及台北市、台北县、高雄县、花莲县等地。高山族同胞中也有潘姓。

郡望堂号

1、郡望

荥阳郡:三国魏正始三年(242)始置郡。此支潘姓为汉献帝时尚书左丞潘勖之族所在。

广宗郡:东汉永元五年(93)置县,治所在今河北威县东。此支潘姓,出自潘勖之后,其开基始祖为晋代广宗太守潘才。

河南郡:汉高帝二年(205)改秦三川郡治。治雒阳(今河南省洛阳市)。此支潘姓,多出自鲜卑破多罗氏之后,其开基始祖为潘威。

豫章郡:楚汉之际始置郡,治南昌,辖境大致同今江西省,后世所辖渐缩为南昌附近一带。此支潘姓为潘崇之后。

2、堂号

黄门堂:西晋潘岳曾任河阳令、著作郎、给事黄门侍郎等职,故以其黄门侍郎之职称为堂号,又因其为荥阳中牟(今属河南)人,也称为“荥阳堂”。

此外,潘姓的主要堂号还有承志堂、如在堂、花贤堂、笃庆堂、优肃堂、永言堂、司谏堂、春茂堂、花果堂等。

祠堂古迹

三溪潘氏宗祠,位于长乐市江田镇三溪村,始建于北宋初年,宋状元、宰相郑性之,签书枢密事高应松,监察御史潘文卿,太守潘斌,理学宗师朱熹等,或传学、或游观,或就学于此地。

炉内潘氏家庙,炉内潘氏家庙始建于明宣德年间。家庙位于南安炉内乐峰街,坐南朝北,面积一千多平方米。历代修葺。

潘墩潘氏宗祠,又称龙津潘氏宗祠,位于福州市城门镇潘墩村,肇建于明弘治元年(1488),建成年限仅次于文天祥庙。清光绪九年(1883)扩建,祠貌犹今。占地面积1013平方米。

楹联典故

源自姬姓望出广宗,名高吴将位列楚卿。

源自姬姓;望出广宗。

——潘姓宗祠通用联,全联典出潘姓的姓氏源流和郡望。

系承季孙;望出河南。

——潘姓宗祠通用联。全联典指周文后人毕公子之季孙,食采于潘,因以为氏。

春发其华,秋结其实;业精于勤,行成于思。

——清潘龄撰潘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清末进士潘龄皋自题联。潘龄皋,历官甘肃布政使等。

族谱文献

记载闽台潘氏族谱现存百余部。其中较有代表性的有《李墩村潘氏家谱》松溪李墩村潘氏家族所修谱牒。始修情况无考,谱序中辑清康熙五十九年(1720)修撰钞本,乾隆四十九年(1784)十一世孙潘习飞重修,光绪二十九年(1903)潘毓忠重修,今本为1983年潘发忠等合修钞本,不分卷。辑录历代修谱序文、谱例、字行、传记并赞文、规范、颁胙和山场诸事项,世系图中刊列了始祖及以下各支房脉世系,载至二十一世止。内载肇迁始祖潘真功,明成化二十一年(1485)浙江青田罗源村迁居建宁府松溪皈伏里李墩村开基。还有长乐《荥阳三溪潘氏族谱》,始修不详。清雍正八年(1730)重修,1988年重修钞本,不分卷。内载开闽始祖第四世孙潘钢迁往长乐江田三溪村,为三溪始祖,裔孙文焕、文振、文亮、文绶为潘源节的第八世孙。同安《荀江潘氏族谱》潘思忠编,清光绪十三年(1887)刻本1册,载始祖唐代潘五致政,名人明末清初潘庚钟。永定《潘氏族谱》为清光绪刻本,不分卷,载始迁祖宋潘千二五郎。

昭穆字辈

仁美社潘姓昭穆

英隽开宏運乾纲赖以扶

同仁为大道正己是真师

© 福建两岸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闽ICP备17021731号-7
推荐浏览器:IE9以上、谷歌浏览器、360极速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