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
汤姓在中国大陆是第90大姓,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19%。在福建排名第53位。台湾排名第77位。
渊源
1、源于子姓,出自夏朝成汤之号,属于以先祖谥号为氏。据《通志•氏族略》记载,汤氏其得姓始祖为成汤。夏朝末年,居住在黄河下游的商落首领名契,本是黄帝曾孙帝喾之子,因辅佐大禹治水有功,被帝舜封于商(今河南商丘),赐姓子氏。契传十四世至履,正值夏朝未代夏王桀统治时期。履,字汤,他即位后爱护民众,施行仁政,深受人民拥护,周围一些小国也慕名前来归附,因之势力迅速扩大。夏朝末期,帝桀为君。夏桀残暴无道,国内日趋动荡不安,诸侯们也不听从他的号令。汤见其形势,便产生了代夏的雄心。他顺从民意,不断积聚力量,开始有计划地讨伐夏桀。在贤臣伊尹的辅佐下,他先灭掉了商过附近的夏王朝死党葛国,接着经过十一次的出征,逐个灭掉了夏王朝的三个重要同盟附庸国韦国、顾国、昆吾国,成为了当时最强的诸侯国。汤在彻底孤立了夏王桀之后,领军一举灭夏王朝,把夏王桀放逐到南巢(今安徽巢湖居巢区)去悔过。之后,成汤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二个奴隶制国家商王朝,定都于亳(今河南商丘),始称商汤。汤逝世后,被后世谥为“成汤”,历史上尊称为“帝乙”。在成汤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的字“汤”为姓氏者,是为河南汤氏,史称汤氏正宗。
源于子姓,出自西周初期亳国国王汤子偃,属于以先祖谥号为氏。
2、《万姓统谱》载,春秋时宋国有荡姓,后去草头成汤姓。出自春秋时宋国荡姓家族,属于简改姓字为氏。
3、源于风姓,出自远古太暤(昊)伏羲氏的十个儿子汤,属于以先祖名号为氏。
4、源于官位,出自秦朝时期官吏汤官,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秦、汉时期,宫廷少府设置有汤官令、汤官丞,负责掌管帝王君主的御用糕点。在史籍《汉书•百官公卿表》中记载:“太官主膳食,汤官主饼饵。”到了东汉时期,废黜了汤官令,仅保留了汤官丞。后该官职并入“尚食府”。
出自南北朝时期官吏汤沐食侯,属于以官爵称号为氏。
5、商末宋国君偃之后,因避祸所改。《史记•殷本纪》载,周初,商纣王庶兄微子启受封商旧都周围地区,建宋国(都今河南商丘南),其后人有以子为氏者。秦始皇焚书坑儒,子姓畏祸,遂改姓汤。
4、出自改姓及少数民族。宋代有汤悦,本姓殷,建隆初避宣庙讳改姓汤。另满、侗、蒙、土等族均有汤姓。
得姓始祖
商汤,又称成汤。又名履、天乙、大乙、武汤、武唐、天一汤等,史称“汤有七名”,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朝代——商朝的创建者。其子孙后代为纪念这位开国君主,遂以其名讳为氏,称汤姓,商汤由此被奉为汤姓得姓始祖。
入闽迁徙
福建为全国汤姓第一大省,占全国汤姓总人口的15%。《台湾汤氏大族谱》载:唐代,汤蒙仕官江南江宁县,为汤姓南迁始祖,唐末,汤彦徙居福建宁化,是为闽、粤始迁祖,黄巢之乱,其后裔散居各地。汤姓入闽主要支派有:
1、晋安帝隆安3年(399年)冠军将军、上柱国、假节、都督荆、益、宁三州诸军事的汤仲堪被桓玄击败。殷汤氏遭到桓姓的追杀,幸存者纷纷出逃避祸。汤(殷)景仁是汤(殷)浩侄孙、汤(殷)仲堪侄子,其家族避居于福建,汤(殷)景仁因精通国典朝仪、旧章记注,有国士风范,受到司徒王谧的喜爱,将其收为东床快婿。因而,汤(殷)景仁当上了江州晋安郡(福建泉州)南府长史椽,故称“汤(殷)晋安”。
2、漳州汤姓。据云霄《汤氏宗谱》、江西南昌《汤氏宗谱》、范阳《汤氏宗谱》均有汤姓兄弟入闽的记载。唐高宗总章二年,有汤智、汤简两兄弟随陈政父子入闽平乱。汤姓兄弟是河南固始县人,属中山汤姓。当时汤智任陈政府兵校尉,平乱后加封竭忠辅国将军,其弟汤简封昭德将军。唐垂拱二年丙戌建立漳州府,汤智、汤简两兄弟奉命驻守在龙邑柳营江东乌浔坑(今龙海角美镇乌浔自然村),此地是陈政入闽平乱的军营重地。汤智、汤简兄弟后定居于漳州龙溪县柳营江乌浔村,为漳州汤姓开基始祖。唐代是汤姓入闽的高峰期,除唐初随陈政、陈元光父子入闽的汤智公、汤简公兄弟外,唐宪宗年间有太师汤泽率其子孙移居闽浙两地。正是汤姓族人代代南迁繁衍,今日福建才成为汤姓之第一大省。以后,他们在此安家,经1300多年繁衍,其子孙播居闽、粤、赣、台及新加坡等地。
3、据福建周宁《汤氏宗谱》记载,河南固始朱皋里人、唐太师汤泽为避祸,率汤小录、汤福、汤时进、汤开、汤寿、汤庆、汤泰、汤道、汤德、汤仁、汤奉直、汤奉敬、汤艺十三子及仆从由安徽渡江,途经浙江平阳,留八子汤道于此;而后率众入闽。汤泽认为川中(福建周宁里亩、凤山、凤洋)是发祥之地,于是让五子汤寿迁居福建川中(周宁)开基;而其长子汤小录则迁居福建闽城开基;次子汤福迁居福建侯官开基;三子汤时进迁居福建古田开基;四子汤开迁居福建罗源开基;七子汤泰迁居福建南剑开基;九子汤德迁居福建永福开基;十子汤仁迁居福建泉州开基;十一子汤奉直迁居福建泉州洛阳镇开基;十二子汤奉敬迁居福建连江开基;十三子汤艺迁居福建建宁开基,形成福建汤姓十大望族。由此,福建成为汤姓郡望。
唐文宗开成年(836-840年)朝廷委任汤克卿为福建建宁州剌史。但是《固始县志》、《光州县志》、《旧唐书》、《新唐书》都没有查到有关唐太师汤泽、殷泽、阳泽、温泽的资料;所以,汤泽很有可能是从浙江平阳人,而河南固始只是东晋以前祖籍,因而汤泽墓在浙江平阳吴岙山。而《周宁县志》则认为汤氏始迁川中(周宁县)的不是汤寿,而是他的两个儿子汤鼻、汤耳。范阳(河北涿县)人汤华,为唐代名将汤喦之子,承荫授湖南衡州(衡阳)参军,秩满调任侯官(今福州)丞,汤华在闽广播中原礼仪化民风土俗,人皆乐于驱使,征赋自愿聚齐,政绩卓著东南。唐武宣之年,外强入侵,军阀割据,中原不靖,汤华秩满不得归路,于是携妻王氏及子汤宗铉、汤宗镐隐居于岭中连江邑(今属福建),因土风有殊,瘴疠所染,沉痼既构,天寿不避,唐宣宗大中8年(854)病逝,享年58岁,厚葬于竹林原,岁祭不终。其妻王氏率子孙蓬首护丧设身殉义,虽泣血以望故乡,但不忍弃夫庐而北归,礼节奉君子以慈和训闺门,艰险不惮旌旐之情,古今罕见。因而闽中多为汤华后裔。
4、唐乾符五年(878)3月黄剿率义军由浙江转攻福建,隋唐时期福建绥城、将乐、邵武县归属于江西抚州路管辖;因而唐僖宗诏令汤季珍入闽联络诸军坚守抵抗,然因义军气势正盛,如蚁蝗潮涌而上,12月福州城失陷,汤季珍死战殉国。唐僖宗赐汤季珍为“公”,谥曰:“忠勇”,并应抚郡军民所请,敕葬于抚州治北投湖山,立庙塑像岁祭不绝。宋丞相晏殊闻其事迹亲为其作《汤季珍传》;宋丞相王安石拜谒汤季珍庙时,亦诗赞汤季珍曰:“忠贞贯日,义勇参天,英气不灭,启佑后贤”。汤季珍是江苏苏州温坊人,其所督率的江西抚州汤家军因战败而散居福州。
5、唐僖宗光启元年(885),河南固始人王潮、王审邽、王审知三兄弟率乡民5000人义军入闽,封闽王。五代后梁时期,江西动荡不已,而福建却歌舞升平,江西石城汤姓闻知福建招贤纳聘,于是倾巢迁居宁化地区。
6、蕉岭《汤氏族谱》:唐代,八世祖文公,状元及第。南唐时,十一世祖汤悦,拜相,赐封“吞星世德”。后仕宋,被宋太祖赵匡胤封为光禄卿。南宋高宗年间,汤氏分两路从中原南迁。绍兴三十二年,汤庆可经湖南、江苏、浙江萧山至福建宁化石壁塘肇基。传四世益隆公,于明洪武二十五年,携子五二、五三,分居上杭、武平。其妻何氏八娘,带五八、五九两子迁往广东程乡,定居高思村。后裔播衍蕉岭、五华、汕头、揭阳、梅县、广州、增城、花县、曲江、乐昌及江西寻邬、会昌、上坪、泰和及广西柳州、贺县。清乾、嘉间,民榜公始迁台湾。子孙外迁巴西、日本、毛里求斯、印尼、新加坡、泰国、帝汶、澳大利亚等国家。5
7、南平汤姓。汤悦的第四世孙汤洋,于唐贞元年间(785-805年)经浙江平阳入闽;另一支汤悦的后裔汤秀祖,于明嘉靖年间从浙江入闽。这二支汤姓分布在宁德、南平一带。
8、宋真宗初年,汤彦游学福建汀州,遂定居于福建明溪,其后裔散居于福建武平、汀州、宁化、上杭、三明、将乐等县。宋代福建因是汤姓郡望,因而有30余位汤姓官拜福建州刺史、节度使,福建将乐县还出了一位武状元汤莺。宋神宗元丰年间还有一支汤氏入闽,定居于龙溪云岭兜。闽西汤姓:主要居住在长汀、宁化等地,是宋代从南京句容镇迁入。
北宋初,汤氏后裔从河南商丘经湖南、江苏,迁至浙江温州路(今温州市)。北宋至道二年(996),温州路平阳县处士汤监仓碾转到福建的将乐谋生。他见永康团安坊堡(今将乐县南口乡温坊村)土地肥沃,清溪环绕,是个安家立业的好地方,就携其家眷在此落户,成为汤氏入将乐的开基始祖。(将乐《姓氏志》)
南宋高宗年间(1127-1162),中原汤氏分两路南迁。其中一路从河南商丘经湖南、江苏、南京、浙江萧山,进入福建,卜居于宁化石壁。落籍宁化石壁塘的是汤庆可。(广东蕉岭《汤氏族谱》)
南宋淳熙年间(1174-1189),汤铎任府学教授,并聘赣粤督学考试,宦游到福建的延平;旋而避兵乱迁居清流县治。(宁化中沙《汤氏族谱》)
宁化中沙《中山郡汤氏五修族谱》:大一郎,讳鐸,字道行,号牧野,原藉江南松江府华亭县。宋进士,淳熙间任闽之延平府教授,两聘江西、广东督学考试,避兵迁居汀郡之清流县。传至九世尚义,号松轩,以进士授广东澄迈县知县,后陞琼州府分府,生四子:讚、谏、谕、谦。长子讚,生子廷爵,字烈卿,号班郎。班郎自清流迁至宁化县鱼潭。传至班郎曾孙时新,于明正德元年徙居于金沙水西坊(今中沙乡)。至庭满公,又立藉于宁化县龙下里三图六甲。宁化金沙汤氏奉鐸公为鼻祖,班郎为入宁一世祖;时新为金沙始迁祖。裔孙蕃衍江西宁都、石城。
9、永春汤姓,唐王朱聿于福州即帝位,改元“隆武”,以福建为政治中心,组织抗清斗争。各地汤姓纷纷入闽勤王。汤姓勤王诸将虽有精忠报国之志,但却难有施展才华的天地。由安微安庆市望江县迁入,系明初名臣汤和的后裔。明末战争频繁,故有一支后裔移居永春避乱。
至明代,汤姓家族己有名人出现。莆田汤姓首登科第者为汤学尹,字伊人,清顺治十四年,乡试考取举人,官嘉兴推官,补嘉禾知县;汤姓首登武科者为汤钺,明万历三十七年,以武艺科擢英,万历三十八年会试录用,官兴化卫舍人。其后清代有汤志,乾隆三十年,乡试考取举人。汤大经,学尹子,清代由兴化府学贡,擢宁洋训导。
入垦台湾
福建作为南方汤姓最早发达的省,也是人口最多的汤姓居住省份。从清初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以后广东、广西、福建等地的汤姓迁居台湾,在台岛北部的苗栗县、桃园县和新竹县,尤其是在苗栗县的苗栗、西湖和大湖等乡镇;桃园的平镇、新屋,新竹的新竹、湖口等地,都是汤姓分布较为集中的地区。广东镇平和福建宁化迁居台湾的始迁祖是汤四十七郎;汤辉元、汤民榜、汤文民等带领镇平的另一些汤姓人陆续抵台;汤显相、汤彦等率领福建宁化的一支汤姓迁居台湾;永春汤姓迁台的始迁祖是汤袍。据台湾省出版的《蕉岭乡亲入垦台湾概况》一书中统计,清朝嘉庆以前入垦台湾的蕉岭人在客居台湾的33姓中,数列第五位。
明清时期,汤姓族人也是随同浩浩荡荡的垦殖大军渡台开发台湾的,其中既有闽南人,也有客家人。根据族谱记载,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始,福建宁化和广东镇平迁居台湾的始迁祖是汤四十七郎;汤辉元、汤民榜、汤文民等带领镇平的另一些汤姓人陆续抵台;汤显相、汤彦等率领福建宁化的一支汤姓迁居台湾;永春汤姓迁台的始迁祖是汤袍。据台湾专家收集整理:清雍正年间,汤伊炳入垦桃园,后迁桃园平镇。康熙末叶,汤洪梅、汤简英入垦屏东。乾隆初叶,汤德全、汤伯桂、汤拱鹏、汤俊禧、汤宗钦等入垦今苗栗,后裔有部分迁徙新竹、桃园;汤耀尹入垦今苗栗后龙,汤文发入垦杨梅。乾隆中叶,又有汤友伯、汤步绅、汤聿贤、汤聿顺入垦今苗栗,汤士辉入垦今苗栗铜锣,汤佑璋等入垦苗栗南庄,汤玉象入垦新竹的新浦,汤海伯入垦今桃园杨梅,汤孔任等入垦今苗栗头屋,汤聿文入垦公馆,汤兆鳳入垦桃园大溪。乾隆末叶,汤振明入垦今苗栗后龙,汤裕尧入垦新竹宝山。乾隆年间还有,汤辉光入垦云林北港,后迁公馆,汤辉元入垦新竹竹东;汤元英、汤顺英入垦桃园龟山。嘉庆年间,汤玉新、汤添寿入垦今苗栗,汤增敬入垦今苗栗三义,汤名杰入垦新竹关西。据台湾出版的《蕉岭乡亲入垦台湾概况》一书中统计,清朝嘉庆以前入垦台湾的蕉岭人在客居台湾的33姓中,数列第五位。至清乾、嘉间,民榜公始迁台湾,初居苗栗,后衍新竹、桃园等县口后裔续衍巴西、日本、毛里求斯、印尼、新加坡、泰国、帝汶、澳大利亚等国家。汤姓主要居住在台湾的苗栗县、台北市松山区、大安区、桃园县、台北县、屏东县、新竹县、苗栗市、中坜市及高雄市前镇区等地区,尤其是在苗栗县的苗栗、西湖和大湖等乡镇,桃园的平镇、新屋,新竹的新浦、湖口等地,都是汤姓分布较为集中的地区。
郡望堂号
中山郡:中国古代称“中山”者有四:①战国时期原为顾国的都城(今河北定县),秦朝时期归属于巨鹿郡。②西汉汉高祖刘邦初年(前206年)设置中山郡(今河南登封),今河南省登封市西南部与河北省正定县之间一带,包括今河北定州、安国、唐县、新乐、无极、满城、完县、望都和保定一带。③宋朝时期以定州为中山府,治所为安喜(今河北定县)。④宋朝时期的香山县,今为广东中山市,孙中山故里在中山市南部的翠亨村。
范阳郡:秦朝时期置郡,其时辖地在今河北省定兴县一带。
掬星堂:汤悦,安徽贵池人,梦见飞星入盘,后来文思日进,官至南唐宰相、宋拜其为正一品光禄大夫、上柱国,封陈县男,食邑三百户。因而汤悦的堂号为掬星堂。
玉茗堂:都是因为明朝汤显祖命名的。汤显祖是临川人,所以叫玉茗堂。他的书房叫玉茗堂,又被族人做了汤氏的堂号。他在朝做吏部主事,性格直爽看到皇帝不采纳忠臣的谏议,还往往把提意见的人治罪,于是决定冒死奏本向皇帝提抗议,于是被罢了官。他回到家里,一方面继续奏本抗议,一方面编写剧本,著有《玉茗堂集》。
此外,有以望立堂的中山堂、范阳堂和其他临川、玉茗、义士、叙睦、光裕、双桂、丹桂等。
祠堂古迹
云霄县思成堂,位于云霄县峛屿镇城内村,始建时间不详,为开云始祖汤崇海后裔所建,系云霄汤姓第一家庙。坐艮向坤兼寅申,深30.6米、宽18.6米。分前、后座,开三中门、两边门,有明、暗石柱36支,天井铺砌石板72方。明万历年间(1573-1619)扩建,历代重修。
青阳汤姓家庙,又称汤氏祠堂,堂号“布泽堂”。位于龙海市青阳。始建于宋元符二年(1099),2000年重建,是汤姓王山衍派的祖祠。
坂里崇本堂,位于长泰县坂里乡新春村的鲤鱼山麓。建于清康熙末叶(1655年),1985年重修。坐玍向丙兼子午,称鲤鱼吐珠。深16米,宽10米。
温坊村的汤氏祠堂,位于将乐温坊村西(坐西朝东),始建于宋宣和元年(1118年),后多次修葺,现保存完好。占地面积374平方米。
周宁汤氏宗祠,位于周宁县咸村镇川中村,始建于明末清初,原为三甲外宗厅,俗呼房头厅,坐艮兼寅。历代重修。大门上的“善积大—”四个大字。占地面积1017平方米,建筑面积726平方米。
楹联典故
姓字高标鼎甲;文章雄列大家。
——上联典指明朝时期的剧作家、文学家汤显祖。下联典指明朝时期的南京国子监祭酒汤宾尹,字嘉宾,宣城人。万历中乡举第一,廷对第二,授编修。有《睡庵集》。
仁慈报本范阳郡;忠孝传家光裕堂。
——全联典指汤姓的郡望和堂号。
戏曲声临川传四梦;诗书画武进誉三奇。
——上联典指明代剧作家、文学家汤显祖。下联典指清代诗书画家汤世澍。
临州传梦家声大;中山望族世泽长。
启宇自唐朝,千载衣冠垂日月;立宗由固始,万年俎豆配乾坤。”
——云霄“思成堂”对联
族谱文献
将乐温坊《汤氏族谱》,始修于清康熙二十五(1686年)。该谱定40代字辈为“宗应延才俊,邦期耀远筹;超怀敦古道,笃志绍前修;存美宜昌盛,持躬尚率由;万年崇尔德,奕代荐嘉谋。”并且设一卷专门记述本族成才者,知名人物还配制画像。该谱后经4次续修,至1996年已续谱37代。该族谱的主要内容有序、跋、凡例、族规、世系、世录、名人录、祠图、坟图、字辈等,共12册。明溪城关《中山汤氏族谱》,始修年代不详。该谱载,其开基始祖于元代从将乐永康堡迁居明溪盖洋,后转徙至明溪城关;其后裔播迁至宁化湖村。《福建•漳州•中山汤氏族谱》1992年漳州云霄(列屿)编印本。林殿阁主编:《漳州姓氏•汤姓》,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7年9月版。
昭穆字辈
福建宁德汤氏字辈:“日其平昌崇承大光”。
福建周宁汤氏字辈:“华开光洪序锡祖启彭”。
福建漳州汤氏字辈:“崇德兴文长发其祥隆儒重道继述必昌伦理有训明哲维新天锡景福英名日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