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
方姓人口占全国百分之零点三,在中国大陆排第六十三位,在福建排名第三十四位,台湾排名第51位。
渊源
1、方姓是燧人氏风姓支。燧人氏始立“番”,辨方正位,故其字上“方”下“人”,即“人方”,其地昆仑山称“方”山,继承者为方夷、方雷氏、防风氏、房氏,并创立方牙、方舟。方初始为天余与相风与人合文,指示上下左右即东南西北。“方”的“、”是树立风向仪“”的木杆,“勹”是守候“风向仪”的人。凡单指“方”指人方,冠之风姓,则为“旁”,或作“榜”,是最早称为“帝”的姓氏。
2、源于姜姓,出自远古帝王神农氏裔孙雷之后,属于以封邑名为氏。出自方雷氏及方相氏,为神农氏第8代孙帝榆罔子雷之后,以地名为姓。传说神农有后裔开始得雷姓。传至8代孙帝榆罔之子雷,黄帝伐蚩尤时,因功被封于方山(大致为今河南省叶县南),其后子孙有以地名为氏姓方。
3、出自姬姓,为西周后期周宣王时大夫姬方叔之后,以祖字为姓。据《元和姓纂》及《通志•氏族略》等所载,西周后期宣王时,有大夫姬方叔,在征伐淮夷、猃狁,特别是平息南方荆蛮的叛乱中居功至伟,周宣王封方叔于洛(今河南省洛阳市),其子孙以祖字为姓,称为方姓,史称方姓正宗。
4、出自姬姓,为翁氏所分。(查阅翁姓)
5、出自其他少数民族有方姓。如现今的满、蒙、傣、回、土家、朝鲜、台湾土著、壮等民族均有此姓。
6、他姓改姓。
得姓始祖
1、方雷,是方氏的始祖。本姓姜,字天震,他是中华民族的始祖之一炎帝的八世孙楡罔之长子。《书洪范》说:“雷于天地为长子”。《春秋合谶图》说:“轩辕氏主雷雨之神。”他是黄帝之后嫘祖的父亲,原居雷泽(今濮阳和山东菏泽一带)。因“佐黄帝(伐蚩尤)有功,封方山”,叫方雷。他的后裔以山为姓曰方;另一部分以方雷的名字“雷”为姓曰雷;
2、姬方叔,西周后期周宣王时大夫。姬方叔智勇双全,曾奉命征伐淮夷,打退北方猃狁(匈奴)的侵扰,特别是后来在平息南方荆蛮的叛乱过程中居功至伟,周宣王封姬方叔于洛邑(今河南洛阳),逝世后还被追封为豫章伯,子孙享受周制第三等爵位。姬方叔的妻子为祁氏,生有二子:长子叫方启原,其后代皆以先祖名字中的“方”为姓氏,称方氏,成为方氏鼻祖之一。后代中有人因避祸难,加“艸”字头改为“芳”姓,称芳氏。
3、翁乾度(898-951),官拜闽国补阙郎中,娶妻林氏,生有六子。为六桂方氏始祖。
入闽迁徙
1、唐高宗总章二年(669),方俨的二十二世孙方子重,字伯虞,河南固始人。当时从征入伍,时任陈政将军的府兵队正,平定啸乱后,被派驻漳州文山(即现在的龙海市榜山镇崇福村),就地肇基蕃衍,成为方姓入籍福建漳州之祖。宋高宗绍兴二十年,被追封为昭德将军。云霄方姓为其嫡传族裔最多的一支,世称“云阳方氏”,开基祖方国礼(乳名佛养),于元朝元贞元年(1295)从海澄碧浦徙居云霄阳霞村,衍成大族。传一支族裔至漳浦后港(一说,后港方姓之祖来自长桥堀仔,亦为“云阳方氏”衍派)。后港方姓开基于明代,聚居于中社、径仔头、溪头、峰山等社,与后港另一大姓杨姓和睦相处。后港方姓于清乾隆九年(1744),出了武举人方瑚辇,诰赠其父方魁三为“武信佐郎”,墓碑首部刻“荔林”两字,因方氏聚居地有“荔枝林仔社”,但今已无社。方国礼支系 方姓开云始祖是开漳“昭德将军”方子重(字伯虞)第三十一世孙方国礼(乳名佛养)。原居碧浦(今龙海市辖属),于元初徙移云霄阳霞村定居衍传,其子孙统称“云阳方氏”。迄今方国礼在云霄衍传迩30世,成为一支专脉嫡传的方姓大族群。龙海方仲文支系为方子重(字伯虞)的第十九世裔孙所传。据清乾隆五十年(1785)续修的云霄《云阳方氏族谱》记载,仲文“生子四人(第二世):曰元、曰亨、曰利、曰贞。次子亨公生二子(第三世):曰道弘、曰道广。道弘生三子(第四世):曰选、曰迪、曰达。道广生五子(第四世):曰远、曰通、曰迁、曰大同、曰迎。”方子重在漳州的第三十一世孙、龙溪碧浦“瞻恩堂”族人方国礼支系目前已历传29世,播居全县58个村(街)。宋代,方子重的第十九世孙方仲文,任浙东团练使。仲文生四子:方元、方亨、方利、方贞。次子方亨的子孙即漳属各地方氏族众;方亨有两个孙子曾于南宋时期先后登乡试榜首,世称“崇福方家二解元”(即方迪、方大同堂兄弟)。方亨的后人播迁闽南及粤东等地。而其长、三、四3个房系后人散居何处未有确证。
唐僖宗时,辅佐王审知的方世琮,即伯虞公的后裔,曾为晚唐官员,先曾返居祖地固始,后来又徙居建康临水卫(今南京)。及“三王”起兵时,方世琮已赋闲家居,就投奔于王审知,被任为克定泉州的先锋官之一,成为另一支入闽之祖。其子孙返居漳州蓝江(即今龙海登第);又有一说,宋代的方元、方利、方贞的后裔,有因谋生或从军者,流徙广西、海南定居蕃衍生息。方子重的十一世孙方进益于唐大中十四年,迁居霞浦方厝城。方进益生有三子:翊周、翊有、翔周。长子方翊周为避战乱,于后晋天福七年,携家扬帆北上,至浙江苍南昆阳塘头肇基,为塘头派之祖。方翔周则徙迁浙江金华、义乌等地。方子重的十九世孙方仲文的后裔方大迪、方大迎、方国礼等分居于福建龙海、漳浦、云霄、广东惠来等地。后代居于云霄县(龙溪)者,有“方半县”之称,浙江淳安县、桐庐县、安徽桐城市、枞阳县、歙县、湖南平江市、广东普宁市等等。
长泰县方姓,世居欧码。迄今已大多数外迁。由欧码旧村迁移近处的新开发区而居。欧码方姓的高祖,于宋代自河南迁入,至明初传至方春仔。方春仔传三子:纯庆、纯仁、纯美。纯庆居长泰县欧码后崛墩,传二子:昭阳、昭信,昭阳居欧码,昭信于明万历年间迁居浙江温州郡平阳县。
2、唐僖宗(885-887)时,固始人方世琮为王审知将官,佐王潮、王审知兵克闽中,驻镇莆、泉等郡。后来,方世琮之裔曾居漳州海澄,但又多数迁居福州北门外厦坊村,而部份留居漳州,部份迁居广东。今龙海登第尚存其后裔80多户,奉此支系的方元珍为蓝江开基祖,建有祖祠“明荐堂”,尊其祖日纳斋公。纳斋公讳正,字元珍,以儒行显于漳,定居龙溪之蓝江(即登第),公于宋嘉定十三年(1220)登进士,官拜征仕郎,后作监丞,继任顺昌通判。明未进士方文耀即其裔孙。现仍存于登第社。现居住在福州新店厦坊村,闽侯县方庄、廷坪的方姓人家,龙海市石码镇登地村方氏及台湾省的台中、及台南之朴子、关庙、东势等方氏亦多属世琮公之裔。
3、唐时,有方严瑞,居弋阳鹅山湖,传五世,裔衍宁化。另在北宋治平间,亦有方氏由崇仁迁宁化。
4、唐时,方叔达官泉州, 后居莆田方山,后裔称“方山方”。
5、据《惠阳六桂堂方氏家谱》:唐昭宗(890-891)时,固始人进士方廷范奉命宦闽,先后历任长乐、古田、长溪等邑令,且定居莆田刺桐巷。方廷范生有6个儿子,先后中过进士,长子方仁逸为唐朝光化年间进士,次子仁岳、三子仁瑞、五子仁载为唐朝乾宁年间进士,四子仁逊、六子仁远中唐朝天佑年间进士,时称“六桂联芳”,方廷范也因此被称为“六桂之父”。又因为第五子方仁载官至上柱国、金紫光禄大夫,方廷范也被封为上柱国、金紫光禄大夫,于是便有了“金紫六桂”这个称号。
6、《莆田县志》载,从唐到清,莆田方姓考中进士168名,居第二位.莆田历史上6大藏书中有3座是方姓所建的。由于科举盛况,很多族人在外为官,后裔遂定居他乡异地,以广东最多,其中惠来县莆裔方姓达17万人,莆田因而也成为继古歙县后,方姓迁徙的又一个重要中转地和发源地.莆田方姓家业繁盛,名士、高官辈出,“儒业功名,指不胜举”。主要名人有:宋藏书家方竣,方略,考据家方崧卿,名士方信儒,名宦方大琮,理学家书法家方士鹞,诗人方惟深,元名医方焗,明刑部尚书方良永等等。
北宋雍熙二年(985),方伟,字豪君,从豫章府(今南昌市)徙居汀州府武平县帽村刘公坑。宋时,方敬斋,讳开宣,祖藉豫章,后徙宜春、吉州、泰和、兴国等地。宋治平二年(1065),自抚州崇仁县迁居汀州府宁化县在城里太平巷肇基,宣公为方氏入宁始祖。传10世保郎徙兴善里黄沙坑。开下传十五世,至宋咸淳九年(1273),能保公生三子:一郎、二郎、三郎。一郎,徙兴善里;二郎,迁江右梅潭江。其后世于明洪武十四年(1398)转徙宁化县新村里枧下村。据宁化曹坊(牛栏前)《方氏族谱》载,其先祖为秦汉时的方崧卿,居咸阳。晋建兴四年(316),方尚避乱迁居江陵,至隋大业元年(610)徙建康。唐天宝四年(755),其裔孙方君岐为南唐将军。广德元年(763),方君岐的儿子方肃隐居于江西抚州崇仁,族丁日蕃。方开宣为方肃的后裔。南宋咸淳九年(1273),方开宣的第十五世孙方能保有3个儿子:长子方一郎迁居宁化兴善里;次子方二郎原居江右梅潭江,其后裔于明洪武十四年(1381)迁居宁化城关太平巷,洪武三十一年转徙至新村里枧下(今宁化安乐乡境);第三子方三郎无资料记载。
入垦台湾
明代天启年间,孝思堂方姓便有人从云霄移居台湾观音里(今高雄县仁武乡境内)赤山仔荘,协力在此处“招佃垦耕”,繁衍生息,后世分布于宜兰、桃源等地。永乐年间,龙溪的方辙祉入垦台南,方氏入垦高雄;崇祯年间,同安的方献玉携子迁居白沙。后裔分布于宜兰、桃园等地。据传此系的方姓族人今已衍成万余人口。明崇祯初年,云阳第十四世孙、马铺大坪溪村人方养,字承烈,武职将官,在抗击后金(清军)入侵中原时阵亡,其妻蔡氏带着方承烈的画像,携次子方笃(字徵骏)、四子方夺(字徵骥),渡海赴台湾,后来迁居金门衍成一族。长子方益(字徵麟)、三子方炤(字徵凤)俱留居云霄,其后人也保留着乃祖承烈的另一幅画像,希望有朝一日,两幅画像能作为两岸本支族人相会聚首的凭证,以期共同告慰先灵。清雍正年间,云阳第十五世、新林村人方蔼(1716-?),从云霄港渡海赴台,定居诸罗县(今嘉义市)中埔乡湾潭村,并于雍正十三年(1735)在诸罗生子方兹顺。方兹顺的后裔居嘉义一带。四、清乾隆六十年(1795),云霄阳霞村云阳方姓第十八世方远馨,字国琦(约1769-1846),以太学生身份而弃文从商,航海营运,多次往返于台海两岸乃至天津、上海诸埠,而且定居台南,娶妻生儿育女于赤嵌;迨方国琦年届半百时(约1819),故乡云霄阳霞村的老母寄信促其返乡,于是他托儿女于台湾岳父母家,自己谨遵母命返乡,后在云霄再娶妻室吴氏,生育儿女;至道光二十六年(1846),国琦年逾古稀逝于阳霞家中,卜葬竹塔仙人峰下。因而,方国琦的子孙分别衍播于海峡两岸:他早期在赤嵌所生的子嗣,颇有发展,先聚居于台南县“云霄街”,后代多数徙居于宜兰、桃园中坜、台北等地;而其返回云霄故里所生儿子在祖居地继奉祖宗香火,及第四、五世孙礽(云阳方氏第二十二、二十三世),后裔又有部分人于1945、1947年相继复入台湾定居,现均居台北(原台湾“行政院”顾问、兼办公室主任方妙才先生,即国琦的第五世孙,出生于云霄,迁居于台北;其叔父方策,于台湾光复时,从阳霞徙居台湾基隆,履职于基隆市港务局,后亦定居台北。叔侄俱衍裔于台北市)。此堪谓为云台两地返复衍播的典型例证。据《台湾云阳方氏族谱》(初印本,1983年编印于台北)等资料表明,此一历史时期赴台定居的云霄县方姓族人130多人,现均分布于台湾许多县市,这批赴台者大多数人在台湾又衍传2-3世子孙。云阳方姓自清代中期之后,即有部分陆续旅居海外,早期是以航海营运于南洋,逐渐有宗人定居于澳洲、星洲与吕宋(今马来西亚、新加坡与菲律宾等国),如清同治年间,阳霞方国琦之孙荣洲,偕族人徙居吕宋。及二十世纪四十年代至今,又有云霄县“云阳方氏”建章、建显、淑华、秀山、秀卿,醒我、淑闺(祖籍均属云霄船场村),还有淑安(祖籍阳霞)等宗人徙居美国;又有友辉、友良、友三、友山、加春、金草、金彩、沛山、金生等(祖籍云霄船场)徙居泰国;并有方淡水偕全家30多人徙居马来西亚。而方闽阳(原籍阳霞村,系方国琦的第六世孙)等徙居加拿大等等。台湾方姓主要分布在台南、高雄、屏东。
郡望堂号
河南郡:汉高祖二年(前205年)改奉三川郡置郡,治所在雒阳(今河南洛阳市东北)。
新安郡,治所在始新(今浙江淳安),后移治安徽歙县。
主要有河南堂、六桂堂、立本堂、伦叙堂、榴耕堂、聚乐堂、敦义堂、永思堂、大训堂、友庆堂、永锡堂、白云堂、发祥堂、世恩堂、壮猷堂、观礼堂、阳牧亭、光远堂、光启堂,正学堂,朔源堂。
祠堂古迹
云霄祖祠家庙云阳方姓开基祖祠,位于阳霞村中央社,始建于明初。祀奉开漳方氏太始祖方子重(伯虞公),开云始祖方国礼(佛养公)及其后至第六世的列祖考妣神牌,龛台上悬匾“孝思堂”为堂号。总占地面积约2400多平方米,。
云霄全县方氏聚居地又相继建造了祠堂30多座。如:火田镇顶方村“光裕堂”、大坑村“孝思堂”;下河乡孙坑村“孝思堂”、上河村“中兴堂”、“孝思堂”;莆美镇向北村“树德堂”、阳霞村桥头“锡嘏堂”(新林系),阳霞村厚港社“赞训堂”、“咸正堂”、“乐寿堂”、“致爱堂”、“绍德堂”,阳霞村西门社“仁爱堂”、村东港口庙南“慈恩室”、西门社“光裕堂”、南门社“昭庆堂”、中央社“迄成堂”、“继志堂”,东门社“追远堂”、“承庙堂”,中柱村“垂裕堂”、“孝义堂”,演武亭村“慈德堂”;宝树村“孝思堂”,溪边埭村“孝德堂”;东厦镇塘尾村“裕德堂”、船场村“种德堂”、顶高溪村“德馨堂”、西埔村“追德堂”、洲渡村“正爱堂”;云陵镇下港“绍依堂”;峛屿镇顶城村“笃轩”;马铺乡峰头村“礼法所在堂”、新林村“辉耀堂”、“宗本堂”;和平乡吉坂村“下厅大祖”、后坪村“方氏宗祠”等等。
大唐开漳方姓太始祖昭德将军伯虞公祠,又称“昭德将军方子重祠”。 位于阳霞村方姓家庙后庑,始建于明代中期。单檐歇山顶、金柱抬梁木石结构,为方姓家庙原配套建筑。
东山县探石方姓祖祠,又称“光裕堂”,清光绪元年(1875)由开基祖振荣、振光肇建,1990年重修。
华安县方姓“孝思堂”,又称顶祖厝,位于新圩镇华山村下瑶入社口处。
龙海文山方姓大宗,又称崇福方氏宗祠,堂号“衎绥堂”,位于崇福下井岭边“蜂窠穴”,后圮。建于宋末,明嘉靖年间(1550-1556)重建,面东坐金钟。
楹联典故
方山赐姓源流远;杜水支分庆泽长。
——方姓宗祠通用联。
河南世泽;无双家声。
——方姓宗祠通用联。全联典指宋•方阁,与兄方闳、弟方闻,同业太学。每试,迭为魁首。人称“两浙三方,天下无双。”
巨山名翰;正学孤忠。
——方姓宗祠通用联。上联典指南宋祁门人方岳。下联典指明代浙江省宁海人方孝孺;人称正学先生。
富文标榜;元老壮犹。
——方姓宗祠通用联。上联典指宋代莆田人方渐。下联典指周宣王时大臣方叔。《诗经•小雅•采芑》有句:“方叔元老,克壮其犹(猷)。”“壮犹”,谓宏大的谋划或功绩。
大道母群物;达人腹众才。
——方孝儒撰方姓宗祠通用联。此联为明代文学博士方孝儒撰书联。
四子超乎三家上;十族愿与一人荣。
——方姓宗祠通用联。上联典指明末清初学者方以智(1611-1671),与陈曾慧、吴应箕、侯方域等主盟“复社”,为“明季四公子”之一。下联典指明代文学博士方孝儒。
族谱文献
云霄《云阳方氏谱牒十章附录》方启德等修,1992年影印本。第一章序、跋;第二章渊源;第三、四章刊谱表、谱系;第五章载播迁,各乡与迁居海外各地宗支;第六章列家训;第七章科第;第八章述名贤传略;第九、第十章列祠宇墓图及文物古迹。附录有始祖入闽辟地考据等项纪事。载唐总章二年(669),始祖伯虞公随陈政入闽,后居南靖西城可塘;元贞元年(1295)方国礼迁云霄肇基;明清以后,人才辈出,有著名海洋生物学家、遗传学家方宗熙等。有莆田《云阳方氏族谱》,宋嘉定元年(1208)方南州首修,淳佑六年(1246)方梦荣重修,明永乐十九年(1421)、万历廿年(1592)、清乾隆七年(1742)、廿六年(1761)续修。不分卷,内容有方氏文苑,自宋至清数篇谱序,世系始记于一世,止于二十七世。谱载先祖世居光州固始,后改迁浙江歙州。唐大顺年间,方廷范历宰闽长溪(今霞浦)、古田、长乐三邑,后迁莆田剌桐巷,为入闽始祖,其六子时称六桂。另《六桂堂族谱汇编》为台闽六桂堂宗亲联谊会编印。洪桂已主编,高雄六桂堂宗祠出版,1989年铅印。记载六桂渊源,及以闽、澎、台为主世系与迁徙由来。内含洪、江、翁、方、龚、汪六姓渊源,各姓氏谱系世系及迁徙情形等。有长乐罗联乡《方厝村方姓族谱》、《南洋龙田方氏家谱》中、马宗亲联合编修,方传仙主编,1950年马来西亚铅印本,内载自福清渡洋,至马来西亚诸岛,蓄殖各州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