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徐姓在中国大陆按人口排序是第十一位,总人口大约在2000万;福建第25位,台湾第二十位。
渊源
1、源出嬴姓,以国为氏。据《元和姓纂 》所载,伯益助大禹治水有功,虞舜封其子若木于徐国,子孙以国为姓。据《通志•二六•以国为氏 》所载,徐氏,子爵,嬴姓,臬陶之后也。臬陶生伯益。伯益佐禹有功,封其子若木于徐,“自若木至偃王三十二世,为周所灭,复封其子宗为徐子,宗十一世孙章羽,昭三十年,为吴所灭,子孙以国为氏。”
2、源出殷民六族。据《中华姓氏大全》所载,周公的长子伯禽,受封于鲁国,分到了“殷民六族”,中含徐姓,亦是传说中的徐姓源起之一。
3、他姓改姓而来。据《百家姓溯源》所载,五代时,李升改姓徐,名知诰,其后代亦以徐为姓。另外,南京徐姓,大多为宋朝秦桧后代,因不耻于秦桧所为,均改为徐姓。
4、少数民族血缘融入:据《史姓韵编》、《清通志》等史籍记载,东晋北地氐族中有徐姓,今宁夏贺兰山地区和甘肃庆阳地区的氐族、蜀人族中也有徐姓;进入南北朝之后,这些少数民族的徐姓基本都同化为汉族了。清朝满洲八旗舒禄氏、徐吉氏、舒穆禄氏等氏族赐姓徐,成为东北地区徐姓。景颇族勒托氏,汉姓为徐。土族徐卜氏,汉姓为徐。侗、哈尼、彝、回、土家、锡伯、达斡尔、蒙古、东乡等民族中均有徐姓。
得姓始祖
徐若木。伯益之子,伯益曾佐大禹治水,为禹治水成功立下了汗马功劳,因此在论功行赏时,伯益的儿子若木被封到古代的徐城,建立了徐国。因若木首封徐国,其后代便以国为氏,称为徐氏,徐若木便为徐姓的得姓始祖(今葬于山东郯城县)。
入闽迁徙
徐姓人最早繁衍于今江苏徐州、安徽泗县,后扩至凤阳,以古代徐国为源地,世居而繁衍了一千多年,直到春秋末期为吴所灭,有徐姓人避居河南、山东,并在山东繁衍昌盛起来。徐稚被后人尊为“东海堂”徐姓的始祖。
1、唐总章二年(669年),归德将军陈政、陈元光父子奉旨率64姓军士入闽平乱,其中不少是中原徐姓军士,府兵队正徐本顺、徐陆怨随同入闽靖边,为入闽开漳徐姓始祖。另有宣威将军许陶与子许天正奉旨随陈政出镇泉潮间,分镇南诏(今福建省诏安县)遂开基漳州,后裔尊许陶为开漳太始祖,许天正为开漳始祖。许陶20世孙许元,号六郎,讳宦生,随祖父出仕广东潮阳,宋光宗绍熙四年(1193),因游学授生,定居于广东大埔县党坪。宋末元初,许六郎6世孙许十四郎从大埔迁至汀州府上杭县胜运里许竹坑(今稔田镇许竹坑村)开基,后裔分迁闽、粤、赣。宋代,许云峰从浙江绍兴避乱迁入汀州府宁化县泉上里(今湖村镇),明洪武年间,许万麟自宁化经长汀、上杭而入广东大埔。明洪武中,抚州金溪县许讳善,奉调武平千户所,封“世袭将军”,在武平县中山落户开基。
2、唐睿宗景云二年(711年)十月,徐禄大将军奉旨平闽(长子伯致留河南守文铨公墓及祖业)并带其次子伯中、三子伯和,率河南固始县53姓府兵入闽御侮。入闽驻崇城以及温岭街一带(现为武夷山市)。福建省建阳市小湖徐氏族谱存有睿宗皇帝诏书和徐禄入闽前撰徐氏族谱序。
3、唐天宝八年(749年),徐务,官授国子上舍,自浙江衢州龙游县入闽,居莆田崇仁里(今庄边,一说延寿里),世尊徐务为延寿徐姓一世祖,且为莆田徐姓始祖。
据《台湾源流》(第六期)载:“徐伟,生八子,皆显贵,时号‘八龙’。其第八子徐绩为孝廉,子孙三代多中进士,孙鹤龄避乱入赣,留居石城。唐天宝年间(742-756年),后代分迁宁化、长汀。宋末,徐一郎,避元兵,自宁都迁宁化,后经长汀徙上杭。”据长汀《客家姓氏渊源》载,宋末元初时,江西宁都的徐一郎、徐二郎兄弟迁徙入闽。徐一郎居宁化,后转徙上杭;徐二郎居永定。南宋淳熙七年(1180年),淳熙初年进士徐宣仪因避难,携子徐念四从江西省进贤县经南城南丰迁至建宁县客坊乡狮峰,为建宁徐姓始迁祖;其后裔播迁县城关、水南等地。
4、徐晦(760-838年),字大章,唐贞元状元,建中二年(781年)入闽任都团练,举家落籍福建泉郡(今泉州)徐公店。徐晦为原籍浙江信安的衢州剌史徐洪的裔孙。徐洪有3个儿子:长子徐柔、次子徐矜、季子徐务。徐晦为徐矜的儿子。《泉郡安平徐状元巷祖谱》、《泉郡晋江徐公店世谱》及《台北徐公演家谱》三种族谱记述:徐洪生有三子,长子徐柔,居浙江信安;次子徐矜,由浙江信安迁入泉郡徐公店(晋江安海徐状元巷),被尊为入泉一世祖;三子徐务,迁入莆。徐晦长子徐潘承父命,遂举家迁居泉郡徐仓长房聚众成村(今徐公店);次子徐湖经延寿迁居连江徐仓;三子徐江留居泉郡徐仓,后析居安海状元巷徐公店、晋邑卅三都龙首山常泰里妙峰堂徐宅、泉郡华洲徐公店。
5、唐光启元年(886年)王潮、王审知入闽时,有大批徐姓军士相随入闽。据明永乐二十二年(1425年)将乐徐姓八世祖徐亮修纂的《徐氏族谱》记载,将乐徐姓远祖居住地为河南光州固始县清泰坊,五代时期其族人随王审知入闽,居沿海莆阳。南宋庆元元年(1195年),徐锡为避海寇徒居将乐西乡三溪都上地村,上地村徐姓一至三世均为单传,至第四世徐新恩开始香火兴旺,生8个儿子,后裔分迁县内各地。
6、宋徽宗、钦宗年间(1101-1126年),奉直大夫徐荆阳,传从福建浦城鱼沧迁怀安县荆山(今闽侯县荆溪镇徐家村)。宋末,徐敬春由南京迁长乐鹤上,其后裔再迁航城五竹等地。元至正四年(1344年),徐兴鲲由兴化迁长乐十二都蓝田;其曾孙徐魁于明永乐八年(1414年),移居长乐十五都仙岐。明初,徐泰三由安徽安庆府太湖县后庵随军入闽,定居永泰红星礼柄。
7、宋时,许氏一支居于宁化泉上里邓坊村,世传三十多代,历时九百多年,原建有宗祠,明、清之际逐渐外迁,裔孙分衍闽西、闽北、江西、广东等地。上杭有许思孟迁台湾台北、许炳昌迁台湾桃园。
8 、据《东海堂徐氏族谱》记载,宋朝末年,徐姓有一支自江西石城县迁至福建汀州上杭、连城二县,元代时迁居广东丰顺、海丰、梅县、博隆及潮州的南坑,明代又移居到长乐,后又分迁至程乡、东石、义化等地。
9、《和平徐氏族谱》记载,徐姓一支于元初从江西吉水出发,随南宋皇帝由福建入广东,迁居和平县。《蓝田徐氏族谱》记载,蓝田徐姓原籍福建宁化石壁,明洪武年间,迁居广东揭阳蓝田。
10、宋代,徐纬的第八子徐绩,为孝廉,子孙三代多中进士,其孙鹤龄避乱入赣,留居石城。宋末,徐一郎(徐黄)与妣冯氏携子,由江西石城经宁化县石壁徙居汀州府上杭县太平里陈东坑(今旧县乡蓝田村),为徐姓入杭始祖,裔迁上杭湖洋、城关;徐一郎之弟二郎(徐赖)迁上杭县胜运里合溪(今永定县合溪乡),裔迁湖雷、坎市。另原居建昌府的徐浩升于南宋宁宗开禧二年(1206年)徙居汀州府宁化县石壁澳内村,明洪武年间后裔迁广东省揭阳蓝田都埔头乡,续衍平远、五华、台湾。徐必寿世居江西南丰,宋元鼎革之际,兄弟避乱迁居宁化。据民国《武平县志》载,武平徐氏始祖徐辛得,徽州府婺源(今江西省婺源县)人,明洪武季年,奉调驻武平所(今中山镇)世袭百户,子孙世居武所,旧为军籍。台湾《蓝田徐氏族谱》:先祖原籍宁化石壁澳内村。明洪武后,迁居广东揭阳蓝田都埔头乡,续衍平远、五华,后衍台湾。
11、南宋开禧二年(1206年),江西建昌(今江西抚州)徐原忠迁徙至宁化,卜居肩潭岭。据宁化湖村(谌坑)《徐氏族谱》载:原居建昌的徐必泰有4个儿子,长子徐诰升又生有3个儿子,一起入闽迁徙宁化:长子徐原忠迁居宁化肩潭岭,次子徐原瑶迁居宁化县城太平巷,后避匪移居谌坑,第三子徐原瑛卜居徐家庄。南宋景定元年(1260年),原居江西石城的徐伸佑(有的族谱作徐伸佐),常游猎于宁化龙上下里。他爱上了龙上下里的山水,于元初迁居龙上下里,取名徐家庄。据宁化济村《徐氏族谱》载:徐伸佑为东汉时徐樨的后裔。徐樨的第十三世孙徐增为讨捕将加散骑常侍、银青光禄大夫、上杭建武军国镇南节度使。徐增的长子徐辽袭父职,为光禄大夫、上杭国镇南军节度使,举家从江西南昌迁居江西南城。徐辽的幼子徐盛生徐执中;徐执中生3个儿子:长子徐锦守洪岩,次子徐钊迁三元,第三子徐钜迁徙密港。后来,徐钊的儿子徐太一迁居江西南丰十都;其后裔徐绍三迁居石城。开基宁化的徐姓始迁祖徐伸佑便是徐绍三的后裔。徐伸佑有4个儿子,其中第四子徐四六迁居长汀河田。宋代时,徐洪从江西白鹭树下徐家边迁居琴江,立基翠华(今宁化石壁镇的徐家庄)。徐洪生4个儿子,其中第三子徐四十四迁居宁化会同里根竹,肇基繁衍曹坊徐氏一族。元代时,郡望东海、原居沙县鸿公岭的徐十九迁居大田东景。元至顺年间,徐必泰的第三子徐原的儿子徐圆光从宁化迁明溪高洋,为明溪下觉里(夏坊)的开基始祖。徐圆光下传至第十五世徐荣籍的次子徐宗魏从明溪迁居将乐城东门;至第十六世徐宗挺的长子徐兴迁居建宁;清雍正五年又有徐宗论的第三子徐兴仁迁居建宁。
入垦台湾
据《台湾省通志》记载,徐孚远于明末永历十八年(1665年)最早迁居台湾,当推徐姓最早入台的。徐孚远,字间公,号复斋,松江华亭人,万历年间首辅徐阶曾孙,明崇祯十五年(1642年)考中举人。曾与同乡夏允彝、陈子龙组织几社,以道义文章闻名于时。李自成起义波及江浙一带时,徐孚远与陈子龙等组织民军,保境安民。清军入关后,又加入抗清队伍,后归郑成功。南明永历十五年(1661年),郑成功收复台湾,徐孚远也随军前往,受到郑氏礼遇甚厚。最后在台湾去世。在台曾生一子,清朝收复台湾后,孚远子徐永贞扶梓送回老家松江,未及下葬,子安死。也有一种说法是徐孚远未去台湾,永历十七年(1663年),清军攻破恩平,孚远逃入饶平山中,后藏匿于广东提督吴六奇府中直至去世。次年徐远入垦台湾大糠榔西堡糠榔庄。永历二十八年(1675年),一位叫徐阿华的福建渔民因出海捕鱼时遭风暴而漂流到台湾,后来回乡邀本族6人迁居台湾旗后(今高雄市),并在台湾建妈祖宫,成为徐姓入垦台湾的开基先人。此后,徐姓大批迁徙台湾。徐姓在台湾的家族堂号有东海、东莞、高平、琅玡、濮阳,均有郡望堂号,其中东海为发祥之郡堂号,东莞、高平、琅玡、濮阳为望出之郡堂号。另据杨绪贤《台湾区姓氏堂号考》介绍,徐姓为目前台湾第20大姓,大约有人口22万多人,现今台湾的徐姓人几乎一半以上聚居在新竹市、苗栗市、板桥市、台北市松山区、大安区、苗栗及桃园县、新竹县等地。
郡望堂号
东海郡:治所在郯(今山东郯城北 )。
琅邪郡:治所在琅邪(今山东胶南县琅邪台西北)。
濮阳郡:治所在濮阳(今河南濮阳县西南)。
高平郡:治所在今山东金乡西北。
东莞郡:治所在今山东莒县。
东海堂、高平堂、高宛堂、琅琊堂、雪山堂:以望立堂。
南州堂:徐稚,字孺子,生于汉和帝永元9年(公元97年),殁于公元168年。世居南昌,人称南洲高士,是徐氏南州堂的根本。
还有圣交、麦饭、敦睦、世德、存桂、垂裕、追远、崇雅、礼耕、惇王、怀德、雍肃、南陵、崇本、修吉、文敬、永恩、鸿绩、叙伦、南洲等。
祠堂古迹
儒山房徐氏宗祠,位于德化盖德乡凤山村。儒山房徐氏宗祠分为三落大厝。中落奉祀祖先,后落为蓄书楼,分为上下两层约有100多平方米。
尤溪坂面徐氏东升堂,位于尤溪坂面上坂,始建于清顺治年间(1644-1661),由徐元兴主持兴建。该词堂坐西朝东,有上堂、左右书院,建造简易,占地面积700多平方米。
将乐石榴巷徐氏祠堂,位于将乐县,始建于清乾隆五十九年(1735),由徐世杰出资在县城东面石榴巷购置地基,鼎建三厅二进式祠堂。
宁化曹坊徐氏家庙,原称徐氏宗祠,座落于曹坊乡根竹村,始建于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坐南朝北。
明溪夏坊高洋徐氏宗祠,位于明溪夏坊高洋村的龙山下,始修于明成化三年(1467)。清康熙初年,祠堂加建外封火墙。祠堂占地2000余平方米。
和平乡上坂村徐氏宗祠,又名“本源堂”, 云霄县和平乡上坂村,始建于清代中期乾嘉时期,占地面积250多平方米。
和平乡洲渡村徐氏公厅,位于云霄县和平乡洲渡村,始建于清同治三年(1864),单檐悬山式木石结构,面阔三间,一厅两室。
楹联典故
南州世泽;东海家声。
东海家声远;南州世泽长。
——徐姓通用楹联。典指东汉朝时期的徐穉,人称“南州高士”。秦朝时期的方士徐福,携童男童女数千人渡海访仙,传说后来成为日本的神武天皇。
春随香草千年艳;人与梅花一样清。
——此联为明朝时期的杰出地理学家徐霞客(公元1586-1641年)自题联。
有关国家书常读;无益身心事莫为。
——此联为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教育家徐特立(1877-1963)1939年撰书赠联。
直上青云揽日月;欲倾东海洗乾坤。
——此联为现代著名画家、美术教育家徐悲鸿(公元1895-1953年)自题联。
蓄德永千年,积厚流光,甲第更新恢祖德;
书声绳万卷,蜚英腾茂,文明重启振家风。
想当年明眼杨公知此地产人文,爰榜儒山堂宇;
乃今日继志贤孙振宏基恢统绪,仍启蓄书后楼。
——此联为德化县盖德乡凤山村儒山房徐氏宗祠蓄书楼联。
族谱文献
记载闽台徐氏族谱有代表性的有《延寿徐氏族谱》莆田延寿徐氏族谱。徐宣始修于唐光化二年(899),续修于宋崇宁五年(1106),明、清续修,今本为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仙溪徐氏祠堂刊本, 26卷首1卷末1卷共18册,缺8卷即卷10、13、16、19、24至26、末卷。卷首有新旧序、弁言、跋言、凡例、目次。卷1有未入闽人物列传,卷2载已入闽人物列传,卷3至4为列传,卷5至21刊各房世系,卷22选举入闽人物,卷23载建置。世系始记于一世祖务,止于四十世。谱载徐氏原籍浙江衢州,唐天宝八年(749)入闽莆田崇仁里徐州村,始祖徐务,子三人迁岩麓,长子徐珍迁居延寿,为延寿始祖。还有《台湾嘉义泉郡安平徐状元巷族谱》为徐德钦于宣统二年(1910)纂修。载自偃王徐国子孙遂以国为氏,世居东海豫章,后迁郯城。至汉灵帝中平二年迁浙江衢州信安。唐安史之乱,洪公三子柔、矜、务入闽,信安二房徐状元巷房迁入泉郡,今晋江池店。又卅五传讳公演,随郑军入台。开基祖徐矜,主要族居地泉州、嘉义。名人徐晦。此外有《徐氏信安房世乘》为清徐天麟纂修莆田族谱,历代宗支整葺本,题名不一,今本为清光绪二年(1876)东海堂木活字本共12册。《荆山徐氏族谱》福州怀安荆山徐氏族谱。始修于明洪武二十六年(1393),今本修于民国。共3卷。《南清和溪高才徐氏族谱》为南靖和溪乡高才村徐氏谱牒。建阳《徐氏信安房世乘》不分卷,清徐天麟纂修,清光绪二年(1876)东海堂木活字本,十二册。是谱历代宗支整葺之本,题名不一,今本重修崇重世源,版心刊题信安房世乘,堪称翰苑名家风范。现存福建省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