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
彭氏在当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39位,人口约七百八十七万六千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49%左右,在福建排名第51位。台湾排名第36位。
渊源
源于姬姓,出自颛顼帝曾孙吴回之子陆终的儿子篯铿的封地大彭,属于以国名为氏。据《通志•氏族略》和《姓氏寻源》所载,颛顼帝有玄孙陆终,陆终第三子姓篯名铿,受封于彭地(今江苏省徐州),建立大彭国,称为彭祖,大彭国在殷商末期被周武王姬发所灭,其后,大彭国子孙以国名为氏,称彭氏。史称彭祖是所有彭氏的受姓始祖,是为江苏彭氏。
源于其他少数民族和他族改姓而来,据《姓氏考略》所载,有胡、西羌、南蛮,清时满、蒙、回、苗、白、瑶、土家、苦聪、彝、西羌族、西戎族、拉祜等民族有彭姓。
得姓始祖
1、黄帝是整个中华民族的共同始祖。王瑾《黄帝本行纪》称:“彭姓,黄帝之后。”张澍《姓氏溯源》也载明:“彭,黄帝裔也。”彭姓始于轩辕,黄帝是彭姓的血缘初祖。
2、篯铿,性善良,好寡欲,常食灵芝,善作烹调,讲究摄生养性,注重导引修练,而成延年益寿之大道。且避名远利,恬淡自守,娶四十九妻,生五十四子,子孙繁衍,部族氏众尊称为彭祖。
入闽迁徙
1、彭姓入闽第一世祖、武夷山作邑始祖。彭祖曾居住在武夷山,后裔绵延至今,成为崇安古老的望族。武夷山早就称为彭姓的三大圣地之一。在《崇安县志》卷四《氏族》中,彭姓列为第一,是开发武夷山之祖,但世系已无考。彭祖之后,彭姓入闽第一祖是彭迁公。迁公,字紫乔,润州丹阳人,隋大业二年丙寅(606)出生,唐贞观初年曾辅佐李世民平治隋末之乱,初授官前八部都尉,擢升中郎将,拜襄武太守。在封为左迁牛卫上将军、提节建州(今建瓯市)诸军事后,就由润州丹阳举家迁闽。年老辞官后偃武修文,隐居建平北乡,因钦慕彭祖故庐,爱九曲山水,便雇募乡民万余人,上括信州,下折建平,斩草锄蒿,凿湖筑陂,引水溉田三千余顷,创立九十余村,聚族而居,取名“新丰乡”。卒赠上柱国、河间郡公,葬武夷当源中乳,被尊为丹阳迁崇彭姓始祖。迁公次子彭汉,宇云宵,唐永徽二年生于建州官舍,居住建州温岭。幼年博学力行,经监试部使推荐,授为洪县令,后擢升台州判官。汉公在台州任职二年后因母病离任回乡,侍奉汤药,并拓荒造田,从事桑梓开发事业。因德才兼备,深受民众拥戴,后补判南剑军(治署南平市)州厅事,颇具政绩。武后垂拱三年继父遗志,奏准将新丰乡立为“温岭镇”,北面立街,设官守土。唐开元四年病逝于建阳界墩,享年63岁,被尊为作邑彭氏初祖。汉公曾孙彭珰,字武仲,生于唐贞元二十年,自幼聪颖,精通经史,勇武过人。唐开成元年荫袭建州兵马殿中监兼摄郡政。当时温岭镇已日趋繁荣,人丁兴旺,赋税充足,珰公也在唐会昌五年奏请获准将温岭镇升为“崇安场”。崇安场迁立彭城街中,并设立官署。北宋淳化五年崇安场晋升为崇安县。
2、枨公——泉州虹山入闽一世祖
虹山彭姓一世祖枨公,原籍河南汝宁府光州固始县宣公淮阳派下的后裔,但先祖的世次失传。枨公在唐僖宗广明元年(880)黄巢起义战事中随军过江,起初居住在泉州,后迁南安,又迁晋江中山,便在瑁峰山下定居。虹山彭姓以枨公为入闽一世祖,其子孙蕃衍,人才踵接。自16世源有、济有公起,虹山彭姓开始分为东、西两大房祧。从此一脉遁下,形成虹山人口发展的鼎盛时期,从现在,虹山乡下设虹山、松角山、苏山、张坂、白凤等五个村,全乡彭姓约有一万二千多人,位居泉州洛江五大姓之列,是全省彭姓最大的集居地。
3、思邈公——闽东彭姓入闽始祖
闽东彭姓入闽始祖思邈公的先祖乃唐初裕公,字伯温,生于隋开皇壬子年,卒于唐龙朔壬戌年,江南扬州府江都县人,官唐兵部尚书。唐高祖武德戊寅年从江西省新昌县(今宜丰县),迁浙江省温州府平阳县,创立鸿基。传至11世思邈公,字有阙,生于唐太和丁未年,卒于唐同光甲申年,曾任开州司马(今四川开县)。唐僖宗广明元年,黄巢攻陷长安,思邈公随王潮入闽,官至礼部尚书,乃闽东彭姓入闽始祖。生三男。
思邈公2世兰胤公(854-924),字永祚,号芳谷,官任闽省侯官令,与父乔居福州西湖。兰居公迁往建宁府,生一男亶迁居邵武。兰膺公官任宁远统军使,生二男:长仲修,官武毅大夫,迁宁德为宁川始祖;次仲辅,迁莒洲十四都为始祖。
思邈公5世金公(908-975)字品南,于后唐清泰二年因闽王审知之子互相争斗,与长子官公发兵入闽,先寓福州西湖。四年后,即后晋天福三年,金公、官公父子因往宁德,路经古田县杉洋,因爱其佳山秀水,就决心定居枫湾。金公被尊为古田杉洋始祖。长子官公肇基杉洋,次子安公迁居浯溪,三子宏公回平阳,四子密公迁宁德飞銮渡头,复迁石后室头村。
思邈公6世官公(923-994)字公信,有饱学之才、过人之志,官任行军使,后晋天福四年(939)枫湾建造屋宇,成为杉洋开基祖。
思邈公7世润公,乃官公三子,在迁张际居住数载后,复回杉洋菴前,披荆斩棘,择地而居。传至32世兰老公(太封君,赠儒林郎)择居登瀛,为登瀛开基祖。并选择吉地,创建金公总祠。
思邈公8世泰公,乃沭公长子,迁居福源塘边。8世寿公(968-1048年)乃沭公四子,字朝奉,号松亭,迁居玉湖(又名常熟洋彭家墩)。
思邈公9世稷公,寿公三子,其长孙季五公,历4世至得英公,于南宋淳熙年间(1174-1189)自熟洋彭家墩返回古田灵黾彭洋,遂使彭氏得传灵黾。得英公为灵黾开基祖。历8世至河公从灵黾迁到45都吉巷寮里。历12世至真荣公,又迁居古田前坪村。真荣公为前坪开基祖。
闽东彭姓自思邈公入闽已有1100多年,早期迁平阳,隶常州,徙西湖,籍杉城,播分熟洋、长溪、张际、东洋等派,厥后肇基灵黾,拓址寮里,创业前坪,使闽东彭姓思邈公后裔遍布古田、蕉城、福安、周宁、屏南、福鼎、霞浦、柘荣以及罗源县碧里乡等。
4、莆田彭姓入闽始祖
莆田彭姓入闽始祖有三支:第一支入闽先祖在港内世德祠手抄本记载中,莆田开基始祖为彭汝砺(1041-1094),春湖公。彭汝砺,鄱阳(今江西上饶阳县)人,字器质,号春湖,官至监察御史、吏部尚书、资政殿大学士,赠少师,谥文政,被誉为宋朝一代直谏名臣。汝砺公系允颙公(亦名德颙公)长子文吉公五世孙。莆田港内彭姓世祖“宋文学宗伯(宇伯)公”,系汝励公长孙,是莆田彭姓第一支入闽先祖。
第二支入闽先祖是“世祖宋太学士、旌表孝行卓异,讳受公”。经考证,受公为太学生,事父母至孝,亲殁,其庐居于墓侧,孝心感动天地,时有白鹊翔于墓旁,世称孝子公,朝廷在莆田城郡建“孝行卓异坊”予以表彰。受公生应承公,应承公生泽公,泽公生启伯公,启伯公生念五公。念五公生直夫公,讳百福。百福公传二子:长子足翁公,讳奉,由港内徙横塘肇基,为横塘始祖;次子以忠公,讳泗。泗公传二子:长庆公,世居后彭;次积公,传一子济公徙居清江,为清江始祖。足翁公派下兆一、兆二、兆三、兆四为二世祖,分仁义礼智四房。10世孙彭鹏在顺治十七年中举后,历官广西左参政、赠兵部左侍郎,官至广东巡抚。因为官清廉,业绩昭著,康熙帝褒奖其为“天下廉能第一”。
第三支入闽先祖是是宋国子监祭酒彭椿年。椿年公是侍郎彭思永玄孙,奭公之10世孙,乃宋绍兴二十七年(1157)丁丑科进士,历国子监主簿、编修官。淳熙未年提举福建(泉州)市舶司,遂卜居兴化军所城。后擢知处州、太常丞吏部郎中、国子监司业、江东转运副使,终右文殿修撰。
莆田彭姓先祖入闽已有950多年。另有几支莆田彭姓世祖:一是崇安始祖彭迁公后裔、乾房思温公同其弟思傅公在元至正年间迁莆的支派; 二是南宋淳佑七年特奏名进士第一人、官温州府教授彭彝甫迁莆的支派; 三是闽东始租思邈公6世官公之四子渥公约在北宋太宗年间迁莆的支派; 四是虹山始祖枨公6世天禄公在南宋绍兴年间移居莆田小横塘的支派。以上支系因无谱牒查证,至今不明后裔何存,须进一步探寻。
5、天禄公——同安彭姓入闽始祖
同安彭姓,又称松山彭姓。远祖天禄公,别号念五,乃广东潮州府海阳县西门内第三巷人登宋仁宗宝元戊寅科进士,特授福州府推官,升任大理寺评事,后迁大理寺少卿。元丰七年他致仕,隐居潮州揭阳浦口村。
二世祖子安公,讳绍祖,先随任兴化路宣差的其兄伯福公。兄嫂去世后,又跟随在浯州(金门)盐司任职的母舅马氏生活。时值元末兵乱,子安公便长期客居在金门翔风里十七都,有三子。后裔人丁兴旺,自3世用乾公、用斌公起,分东、西两派。而用吉公,则迁往绍安县径口乡(今属东山县)。
东派:四世孔道公创业骏发后,就长居在彭厝,与其五子敬瓒公、敬源公、敬懋公、敬厚公、敬森公一同在1383年起兴建祠堂,而后在祠堂背后种植百株松树,因树得名松山,俗称“松山衍派”。孔道公成为彭厝开基祖。
西派:3世用斌公由浯州迁居同安之西。生三子:长孔敬公,次孔仕公,三孔学公。孔敬公亦生三子:长敬宏公,先居竹甫,为竹甫开基祖。传一房克坚公,后裔中有迁台湾竹堑属康垅庄,现是台北的彭氏支派之一。次敬亮公传一房克诛公,仍居同安后肖村。敬亮公为后肖开基祖。三敬肃公传一房克裕公,迁居西溪四口圳,后又迁他处。有一支迁出择居安溪县依仁里观山后宅(今龙门镇观山村)。孔仕公生一子敬明公和孔学公生一子敬初公,同为胡坵沙美开基祖。
同安彭姓先祖入闽已有七百多年,聚居彭厝、沙美、后肖。
6、福祥公—长汀彭姓入闽始祖
长汀彭姓始祖福祥公,原籍江西赣州府宁都州钟鼓乡白鹭树下。后唐庄宗同光二年(924)迁入福建汀州府宁化县合同里龙湖寨(今宁化县治平乡)。定居,并将为彭坊(又称彭屋),于是绵绵衍衍,派繁支分,不断扩展。嫡孙福祥公南迁福建汀州,延年公因官落居广东,两系应是同宗共祖。
福祥公9世德诚公,于南宋淳熙年间(1180)复迁宁化县曹坊乡彭家庄。嘉熙年间(约1238年)。德诚公与父进仪公携子十郎公又迁到长汀县南山乡朱坊彭屋。福祥公10世、即德诚公第四子仕满公,讳振范,是长汀县童场乡彭坊开基祖,历七百多余年,发二十八世。
长汀县古城镇的彭姓,奉新祖公为一世祖。师范公是彦昭公后裔,彦昭公妾孔氏生二子:师范公、师俊公。师范公17世孙新祖公在明永乐年间从江西宁都黄坑迁居福建汀州,被奉为一世祖。传至6世孙日赞公,号森宁,生于明嘉靖辛卯年,又迁居古城镇横街。日赞公为古城开基祖。
后唐国光二年(924)彭福祥从江西宁都移居汀州府宁化县孟溪彭坊(今治平乡彭坊村)。宋庆历年间(1041-1048),江西庐陵人彭延年中进士,初任福州推官,后知潮州军事。定居于粤东揭阳的浦口村。明朝初年,原籍潮州府揭阳县的彭永隆奉调出征闽粤边界,封将军,遂定居于武平县武所(今中山镇),裔彭五九郎从武平迁上杭县来苏里青潭(今中都镇青潭村),明朝正德、嘉靖年间,上杭有一批彭氏后裔迁广西容县、陆川、博白,福建莆田。并经莆田再迁台湾。另一支是明嘉靖二十四年(1543),彭行修,字计山,从安乐迁宁化招得里磜仁(今安远乡境)定居。
宁化安远磜下《彭氏族谱》:以宣公为始祖(一世)。宣,字子佩,汉成帝时,官授光禄勋右将军,后拜大司空,封长平侯。传十六世抚公,居兰陵。十七世趋公,隐居太山。至梁,乐公,字子兴,仕东魏并州刺史,封陈留王,居安定。至四十二世敬甫,游固始县,并于至元三十一年,卜居于此。再传五世益仁,明洪武初迁居乐安之上罗增坊。其后十一世孔高,号东湖,其第三子行修,字斗山,于明嘉靖二十四年迁入宁化招得里(今安远乡)磜下定居。
7、福建彭姓中其他支系的入闽先祖。
(1)德化彭姓霞碧南箕系,肇基祖庆公,生于元至顺二年(1331年),原住江西省抚州府临川县八十二都第九社,明洪武八年乙卯调拨泉州府卫后千户所百户黄清总旗梁福下为小旗役,卒于洪武二十九年。其次子闰公生于明洪武九年,父卒后补小旗役,永乐元年拨屯种迁住德化县惠民里霞碧村,开拓霞碧、蟠龙、碧潭、苏洋等村,卒于明永乐十二年。闰公为南箕系开基祖。
(2)德化彭姓陶趣系开基祖史亥公,字文已。原自长洲(今苏州)移江右(今江西),由江右迁泉州。洪武初年,奉命率泉州右卫所拨军入驻德化浔中涂厝格。先居西门泮岭,后迁北门外陶趣格。清乾隆二十九年建陶趣堂为陶趣彭氏祖宇。
(3)德化彭姓上围系开基祖顶生公,原籍江西,因助洪武建国有功,洪武二十三年以红牌事例奉调率江西拨军入驻泉州。后迁德化上围村,曾建有建美堂祖宇。
(4)德化彭姓凤阳系开基祖源德公,原籍失考,据直系相传,元末参加明军,于洪武十八年拨军到德化浔中凤阳定居。曾建剧坂堂为凤阳开基祠宇。
(5)武平高埔彭姓开基祖荣公,生于明万历年间,因明末战乱,迫于生计,陟迁谋生。先经差干洋坑,后到大中打子石,最后辗转到武平高埔村定居。而后将其高祖祯祥公骸骨也移迁到高埔下窝老地坪,建坟立碑,并尊祯祥公为高埔世系一世祖。荣公生二子,长廷才,次廷选。二世廷才公生一子锦,居雁岭,建有“狮形”家祠;廷选公建“象形”家祠,与雁岭“狮形”家祠并称为“狮象把水口”。高埔彭氏传至11世元富、元隆、元英、元华起分为四大房,长房已繁衍至21世。
(6)上杭彭姓开基祖五九郞。据《上杭县志》载,入杭始祖五九郞,2世俊二郎,开基县南上都青潭乡,至7世福聪分居县东安乡(今庐丰乡上坊村)。又据《客家姓氏源流汇考》曹永英查考,上杭彭氏属庐陵吉水分宜传流世系,迁入青潭的始祖应是延年公第五子营公后裔。自4世起分两大房繁衍:4世龄四郎系仍留祖居地青潭村,至14世分恩九、崇九两大房,清乾隆年间该村建有“龄四郎公祠”一座,现已毁。4世德七郎系后裔文盛公,于清乾隆十三年(公元1748年)迁到长汀濯田、江西万安等地。
散居上杭蛟洋乡梅子坝村的彭姓,是延年公第三子锐公的后裔,但其入杭始祖无法查考。
明嘉靖间一支入闽,留居汀州宁化后分迁长汀、永定、连城等地。宁化泉上彭氏宗亲提供的资料:其祖原居江西瑞金县,清同治元年,举家迁宁化泉上里元仲乡团和开基。
入垦台湾
福建彭姓族人对台湾的开发很早。元末顺帝(约1360)在福建澎湖设巡检司,就有彭姓族人的记载。同安彭姓开基祖子安公早在此时就已安家金门,繁衍生息,并终老安葬在沙美风水宝地。明朝郑和下西洋期间(约1405),也有彭姓族人随迁入居马六甲, 后因捕鱼避风而登陆台湾居住。迁台的几个主要时期:一是明末清初郑成功开垦台湾期间,大量随军留居台湾及沿海居民渡海来台垦种的;二是抗战胜利台湾光复以及大陆政权转移后,随蒋氏政府和军队迁往台湾的。居住新竹、桃园、苗栗一带。衍成今日台湾超十万彭姓族人,位列台湾35位大姓。
郡望堂号
彭城郡:大彭国都城名为彭城,即今江苏徐州市。
陇西郡:战国秦昭襄王二十八年(前279)始置陇西郡,治所在狄道(今甘肃临洮南)。
淮阳郡:汉献帝十一年(前196)置淮阳国,都于陈(今河南淮阳)。
宜春县:汉置宜春县,晋改为宜阳县,隋复改为宜春县,治所在今江西本部。
祠堂古迹
长汀童坊彭氏宗祠,建于元代初期(1311年)武宗年间,距今七百年之久。彭氏宗祠坐落于村中一座古木参天、风景秀丽的后龙山下。占地面积约1500平方米。
彭氏大宗祠,座落在莆田县新度镇港利村涵口。港利村原有世德祠、清源祠和尚书祠三座彭氏祠堂,1995年重修,祠内设立“彭氏历史名人纪念馆”,纪念受姓始祖彭祖等历史名人。
武夷山五夫镇彭氏迁公宗祠,崇安民众于南唐时在营岭县署义门旁建造“作邑彭氏三丈祠”,又称“崇德报功祠”。
入诏六世次房祖祠“宁远堂”,诏安县蒲姓祖祠家庙,位于诏城东关社区三民北路中段蒲厝街,建于清嘉庆间,坐西向东。
台湾新竹市南寮彭氏祖祠,建于1963年,天禄公派下裔孙每年祭祀列祖列宗的日程为:农历正月初六日春祭大典,正月廾二日始祖彭祖寿诞祭拜,三月十七日延年公忌日祭拜,六月十二日始祖彭祖忌日、十三日子安公忌日合祭拜,九月十日天禄公忌日祭拜(秋祭)。
台湾新竹县北埔乡中正路建有彭氏大宗祠,楹联为“彭氏宗祠承先启后数典不忘祖,延年子孙继往开来温故而知新。”
楹联典故
掌东鲁文衡家声;传西陵望族世泽
源自高阳;望出宜春
——全联典出彭氏的源流和郡望。
福随如愿至;寿比老彭增
——全联典指上古彭氏始祖彭祖。
七百岁、八百年流沙记身世;四十妻、五十子独卧妙权衡
——全联典出古代长寿彭祖(铿)传说事典。
春晖仰止淮阳郡;美誉称扬长寿堂。
——全联典指彭姓的郡望和堂号。
族谱文献
记载闽台彭氏族谱现存近百部。其中较有代表性的有《杉洋陇西堂登瀛彭氏续修谱》,光绪二十七年(1901),林维馨修撰。不分卷。内载始祖唐兵部尚书、秘书少鉴裕公,字伯温。传至十九世祖官公,字君信,后唐行军使,被封潜惠彭大真人。后唐清泰乙未秋(935),因闽王审知之子互相争斗,官公随其父十八世祖金公同穆冲相公发兵入闽,居福州西湖。五代十国后晋天福三年(939),官公因往宁德,路经古田杉洋,卦定于枫弯居住。为纪念肇基的始祖官公,在杉洋庵垱前建造玉峰宫,俗称彭厝宫。始祖裕公,始迁祖官公。还有泉州《虹山彭氏族谱》为南宋乾道七年(1171),六世迪功郎朠公始修,明嘉靖、万历、崇祯、清康熙和民国二十年(1931)秀春公共7修。2006年,彭国胜、彭德斌等主持第八次重修, 3卷共23册,其中卷首1册、宗支卷4册、世纪卷18册。内载虹山彭氏先祖派在汝宁府光州固始,宣公的后裔。唐僖宗广明元年(880)黄巢起义战事中,先祖随军过江,初居泉州,后迁南安。自枨公起就迁到晋江中山,瑁峰山下居住。由于先祖的世次失传,就以枨公为虹山一世祖。较早迁移台湾二十六世懋彬公,出生于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以后二十七世5人、二十八世5人、二十九世3人、三十至三十五世也有人相继往台。另有《彭氏族谱》宁化安远族谱,始修年代无考,谱载元至元三十一年(1294),彭敬甫从固始迁居宁化安远。《陇西郡彭氏族谱》尤溪梅仙蕉坑族谱,始修年代无考,原本清时遗失,今本由王吉人、彭永坤重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