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
巫姓位列我国宋代《百家姓》第220位。巫姓海内外300余万,在全国姓氏人口排列中列第283位,台湾巫姓人口排名85位。巫姓人口中90%的人口均称是巫罗俊公的后裔。
渊源
1、巫姓为源于上古,是以技能作为姓氏。在上古时期,以祝祷、占卜、祭祀为职业的人叫着巫师。《说文》载:“巫咸初作巫。”巫咸是祝祷、占卜、祭祀这一职业的发明者。《汉书•郊祀志》颜师古注:“巫先,巫之最先者也。”《索隐》也载:“巫先谓古巫之先有灵者,盖巫咸之类也。”巫人在古代被认为是上天的使者,上知天文,下通人事,是一个非常受尊崇的职业。《尚书•君爽》说:“汤时有伊尹,假于皇天;在太戊时,则有伊涉、臣扈,假于上帝,巫咸治王家;在祖乙时,则有若巫贤。”至夏、商时期,操持祈祷、占卜、治病的职业,渐成一种固定的职官,称为巫祝,或巫臣。《风俗通》载:“凡氏于事,巫、卜、匠、陶是”。《氏族略》说:“巫咸商卿,其后以官为氏。”
2、巫姓为黄帝时的巫臣巫彭的后裔。据《姓氏考略》载:“黄帝臣巫彭作医,为巫氏之始。”巫彭是黄帝轩辕氏的大臣,《说文》说“巫彭初作医”,曾奉黄帝之命与相君“处方盛饵,湔瀚刺治,而人得以尽年”,曾“操不死之药”以愈病,成为中国医学的开创人。巫彭的后裔以巫为姓。
3、巫姓为夏少康帝高辛氏之支子,黄帝轩辕氏之裔。一些《巫氏族谱》载:其始祖叫巫乾,字曲烈,为夏少康帝高辛氏之支子,封巫为氏,以巫为姓,采郡于平阳(今山东省的邹县一带)。据《罗泌路史》载:巫人为高辛氏才子,显于唐虞,封于巫,乃帝喾之裔,称八元、阏伯、实沈、叔戏、晏龙、巫人、绩牙、厌越、为虞布五教,与八恺称十六相(作十六族)。传说:帝喾纳四妃;其中,四妃訾管氏生挈。挈纳二房侧室,一房生2个儿子:阏伯、实沈;另一房生3个儿子:叔戏、晏龙、巫人。巫人与巫乾似乎是同一人,帝喾的裔孙,也就是黄帝轩辕氏的后裔。
4、由巫马复姓演变而成。在周代的官僚体制中,有一种专门掌管养马并为马治病的官员,称为巫马,也就是马医官。巫马的后裔有的用先祖的官职名为姓,称巫马氏。巫马氏郡望鲁国(今山东曲阜、泗水一带),以“鲁国”为堂号。春秋时期,有巫马施,字子期,也叫巫子期,是孔子的弟子,曾在鲁国为丞相。后来,复姓巫马又逐渐形成为单姓巫。
5、甘人改姓巫。甘人为神农氏首代炎帝嫡系。据《秘谱•古二》载:“炎帝第十二子祝犁,号德临,好耕善狩,为火正。时帝东方践位,西海不服,帝命第十子奔羊佐祝犁抚西镇天地,屯西河九曲。因善农耕、精架居,故以甘为记。因精耕而食充美,架居避凶得安。他邦慕之,以甘部为尚,久而称之,则贯以甘姓为焉。”夏禹去世后,他的儿子夏启岐视伯益为异族,杀伯益,自立王位。甘人为此抱不平,支持有扈氏,反对夏启,遭到绝灭性镇压。《秘谱•古三十一》载:“人环公,甘国之君,取义抗夏被启败,国人多遭劫,杀几绝,家焚至烬,破毁已荒,避灭,隐甘姓而从巫。”其后裔也就以巫为姓。
得姓始祖
巫彭。巫是中国古代一种专门从事祈祷、占卜活动的职业。专门从事祈祷,祭祀,占卜活动的叫作巫人。巫人在古代被认为是上天的使者,受到王族显贵和一般百姓的尊崇。巫人还常常管理天文,医术,算术方面的事情,在朝廷中的地位相当高。据《姓氏考略》载:“黄帝臣巫彭作医,为巫氏之始。”、“殷有巫咸,巫贤,汉有冀州刺史巫健,又有巫都,著《养性经》也。”巫氏的始祖是巫彭。巫彭是黄帝轩辕氏的大臣,曾奉黄帝之命与相君“处方盛饵,湔瀚刺治,而人得以尽年”,成为中国医学的开创人。上古以来的巫氏家族源远流长,主要繁衍于平阳一带,即今山东省的邹城市一带,这个地方本来是周代初期邾国之地,后来变成鲁国的一个邑。
入闽迁徙
从上古开始的巫姓家族,《春秋元命苞•循蜚纪》载:人皇氏有巫常氏。《参庐纪》有:列氏、丽氏、巫氏。据上古神话演义的《大禹治水篇》载:舜帝时代,江淮流域部落领袖叫巫支祁。他上彻天文,下通地理。大禹治水时,请教巫支祁,用“疏凿”的方法治理水患,获得成功。商时,太戊用巫咸扶佐朝政。巫咸修明政事,清正廉明,大修汤王之典,益行仁政,天下大治。巫咸去世后,祖乙帝赠封巫咸为征夷侯,并封巫咸之子巫贤为相。巫贤倡言行辞,治国有方,使诸侯信服。西周时,巫姓已为著名姓氏之一。
西晋永嘉之乱,为逃避战祸和灾荒,大批中原先民(后称客家人)陆续离开河洛祖地,向南迁移。山西夏县的巫暹率族人经山东兖州,辗转迁入福建剑津(今南平市东),为巫族入闽始祖。南齐永明元年(483年),巫德益自建成昌迁居闽汀黄连峒吾家湖(今宁化济乡)。巫德益的父亲巫天生原居湖广长沙府博罗县的,自楚移建昌。巫德益的第五世孙巫罗俊为宁化巫姓始祖。
据兴宁罗浮《巫氏族谱》记载:迄东晋末(415年左右),五胡乱华,巫暹由山西平阳避乱兖州转迁闽之剑津(今福建屏南县东),为入闽始祖。至隋大业间(605-617),昭郎率子罗俊再迁闽之黄连峒(宁化县)。唐贞观三年(629年)罗俊上平寇策,朝廷嘉其功,爵封镇国武候。传至十三世志乾迁宁化三都龙湖,其子光一郎迁上杭胜运里。至十七世大一郎,生七子。于南宋绍兴年间(1131年后),大一郎偕五子仕恭、七子仕猷迁居永定。
巫罗俊(582-664年),其先祖巫暹,东晋末年由山西省平阳郡夏县(今山西省临汾市)避乱到山东兖州,后管福建南平。隋大业间(605-617年),罗俊随父再迁黄连峒(今福建宁化)。罗俊字定生,号青州,隋开皇二年(582年)生。他率众开拓黄连峒,垦荒种植,建设家园,筑堡自卫,抚平寇乱,人民安居乐业。唐贞观三年,天下基本靖宁。巫罗俊这时已是48岁的中年人,考虑到“黄连去长安天末,版籍疏脱”,没有正式建置不行,因此“罗俊自诣行在上状,言黄连土旷齿繁,宜可授田定税”。“朝廷嘉之,团授巫罗俊一职,令归剪荒以自效。”黄连由朝廷批准,于唐乾封二年(657年)有了镇的建首,名为“黄连镇”,结束了“版籍疏脱”的历史。巫罗俊得到朝廷嘉奖和旨令之后,便不再是“山大王”,而是朝廷命官,便可以行使职权,再加上原有丰厚的经济积累,进行大规模的开发,开发的境城东自桐头岭,西至站岭,北自乌泥坑,南至杉木堆。即包括现在清流县境内的八分之六和明溪的一部分,约达4000多平方公里,为五十年后建县奠定基础。巫罗俊的后裔分衍各地,其中,第八世孙巫应的裔孙巫泰迁徙清流嵩溪;第三十二世巫三九迁居清流嵩溪,元至正三年(1343年)迁济村义昌源。(见宁化济村、巫高《南安县志》)另据粤东《巫氏族谱源流序》载:巫罗俊的第十三世孙巫志乾迁居宁化三都龙湖,其子巫一郎迁上杭胜运里。宁化巫氏巫仁一房的巫善继传至23世巫宣有二子:巫定郎、巫泰郎从宁化迁居清流嵩溪上坊。
隋末,巫暹的另一后裔巫彦徽迁居江苏句容县,为句容巫姓开基始祖。巫彦徽,字仲懿,福建宁化县双井巷人,隋炀帝时为太子舍人。句容巫姓累世簪缨不绝。裔孙巫伋,字子光,谥文惠,宋时为端明殿大学士签书枢密院使。明代,句容巫姓的巫凯,性格刚毅而有智谋,历任都指挥使、辽东总兵官、都督同知。他守边镇30余年,威惠并行,使边境安宁。
唐贞观三年(629年),巫罗俊亲自到唐太宗李世民的行宫上奏,主动要求把黄连峒纳入唐王朝版籍。他指出:黄连峒地广人多,可以授田定税。唐太宗十分嘉许巫罗俊行为,授予巫罗俊官职,负责管理黄连峒;并令他回黄连峒后继续开发建设。麟德元年(664年),巫罗俊世逝,葬于竹筱窝。乾封二年(667年),唐王朝正式批准黄连峒设镇。开元十三年(725年),黄连镇升格为黄连县,隶属汀州;天宝元年(742年)取“宁靖归化”之意将黄连县更名为宁化县。后唐同光二年(924年),县令王云迁县治于现在的宁化城关,将巫罗俊墓迁往嵩溪黄沙渡(现清流县域内)。为纪念巫罗俊开拓宁化疆土的功绩,在宁化县衙左侧建立土地祠,祀巫罗俊及其夫人塑像。清流县嵩溪黄沙渡巫罗俊墓旁,也修建“福潭院”专祠,春秋享祭巫罗俊。巫罗俊有二子:长子巫明甫,号忠和。巫明甫有一个儿子叫巫万宗,字和玉,号元本,袭阴职,迁居宁化石壁。巫万宗5个儿子,分衍仁、义、礼、智、信五大房派。巫明达无传。
宁化《巫氏族谱》载:始祖天生,居湖广长沙府博罗县,自楚移建昌,生三子。长子德益,于南齐永明元年(483年)自建昌移居闽之黄连峒(宁化古称)吾家湖。传五世,裔孙罗俊,创建黄连镇,唐室授其为黄连镇将,被宁化巫氏奉为一世祖。其裔孙分衍各地:大一郎迁广东曲江,绍兴间,其孙禧徙兴宁;千三郎徙大埔,续衍平远、蕉岭、梅县等处,明、清时东渡居台湾、乃至美国;清初亦有迁居深圳宝安平山。此外,迁往其他各地的还有:罗俊四世礼公子孙迁江西、广西;罗俊八世应郎裔孙泰郎徙清流嵩溪;罗俊十五世念郎徙江西石城堑头莲塘;三十三世三九公,原居清流嵩溪,元至正三年返迁宁化济村义昌源;三十九世延成迁石城石上里,后又徙长上里;四十世志苏徙石城白水下;四十一世立客徙石城李家边;四十二世可住,移居建阳黄坑,可三自石城迁宁都;四十三世成冬徙邵武建阳、成钏徙建阳崇政里、成金徙崇安、成晚徙建阳中窑、成襄移顺昌、成排移往四川嘉定府;四十四世邦务、邦安、邦密、邦洽、邦旦、邦旺等俱迁崇安县。邦保徙顺昌。邦配、邦涪、邦鲁、邦露皆移居四川。邦耐、邦寿、邦光徙建阳,邦聪、邦道徙居仁寿上梅村,邦宝、邦望迁往江西新城县,邦访移居西蜀。
宋代,宁化巫罗俊的第十三世裔孙巫志乾移居社福建上杭县金峰堡武溪村,后又迁徙至福建永定县溪南里及大溪口。永定巫姓以巫祈为开基始祖。永定巫姓不仅成为客家姓氏的一支主流,也是南方巫姓的一支重要支脉,其后裔播衍至福建全境以及海外各地。南宋初,原籍宁化的巫大一携七子迁居广东省韶关的曲江杨梅,为巫姓进入广东的始祖。巫姓进入广东后也逐渐成为南方巫姓的一支重要支系,其后裔子孙迁徙至广东省兴宁、大埔、梅县、五华、龙川、和广西、江西、湖南等地。
南宋末年,宁化石壁巫氏巫礼一房的后裔巫十一原居江西石城县中心坝,诰赐光禄上卿。他有3个儿子:长子巫千一,号龙岩,徵仕郎;次子巫千二(官名巫双瑞),字祥卿,号云岩,南宋淳祐十年(1250年)探花及第,招为驸马,官任统理诸军都督府大都督,光禄上卿;第三子巫千三(官名巫必超),号雨岩,官授吏部宣读。南宋末,巫双瑞辞官还乡,建庙修斋奉佛。迨年,元兵陷京师后挥师南下。石城县的巫姓族人以及巫双瑞夫妇遭株连残杀。巫千三为存祀计,改同榜进士、姑父黄裕姓黄,逃过劫难。巫千三有3个儿子:长子黄日华,其后裔居石城县琴江镇兴隆村和观下乡罗口、袈裟湾等地;次子黄日新迁福建省建宁县花栅下;第三子黄日升迁广昌县赤水镇,其后裔遍及广昌、宁都等地。巫千三的后裔有一部分复姓巫,也有一部分仍姓黄。许多后裔奉祖牌二姓均祀。
北宋太平兴国四年(979年),巫万一的一个儿子由宁化迁居清流永得里林畲石龙;南宋建炎至绍兴期间(1127-1162年),宁化济村巫家湖的巫姓后裔巫显章迁居清流县草坪。宁化巫氏仁、义、礼、智、信五大房派中,有巫智一房的后裔巫万一迁清流县林畲乡,巫信一房的巫宣的后裔迁清流里田乡田头村。
台湾《平阳之光》(巫氏宗亲总会十周年会刊)载:罗俊公十三世孙志乾公,字大纲,号正先,授山西平阳府正堂,生于唐,居宁化三都龙湖。其子一郎(十四世)迁居上杭金锋堡武溪村。至十七世大一郎徙居宁化乌村溪,生八子,于南宋高宗年间,与子入粤韶州、曲江、杨梅,为入粤始祖。长念一郎,名仕聪,移居英德;次念二郎,名仕成,亦移英德;三念三郎,名仕政,移惠州;四念四郎,名仕宗,居英德归仁;五念五郎,名仕恭,居永定;六念六郎,名仕敬及其长子福(字忠厚),移嘉应州汤坑。该刊又载:十七世仕猷公,字福谦,原居宁化乌村溪,因营潮郡生意,取道潮州府丰顺县汤坑南田都,病故后,其第三子念八 郎肇基由此,再传十二世巫乃需,于清乾隆十二年迁台湾开基。
闽西巫氏分布在永定县的大溪、凤城、峰市、湖坑、抚市、古竹、湖雷、仙师、城郊、堂堡,上杭县的临江、茶地、白砂、临城、蓝溪、中都、稔田,武平县的民主,长汀县的汀州,连城县的莲峰、姑田、塘前、四堡、宣和,宁化县的翠江、济村、方田、城郊、湖村,清流县的龙津、林畲、嵩溪、里田、东华等乡镇。
入垦台湾
明代,巫姓子孙,尤其是福建、广东的巫姓子孙也相继迁徙台湾及海外各国。据族谱和台湾文献资料和粤东《巫氏族谱源流序》云:罗俊公十三世孙志乾公,迁宁化三都龙湖。其子(十四世)一郎迁上杭胜运里。至十七世大一郎公迁上杭九泰。大一郎生有七子,南宋绍兴间,偕五个儿子迁粤:长子仕聪、次子仕成居英徳;三子仕政,居惠州;四子仕宗居潮州;六子仕敬,居曲江。五子仕恭、七子仕猷均移居永定。其后裔枝繁叶茂,衍播各地。其中:于明,清时期东渡台湾者众,最早抵台的巫氏是明末跟郑成功前往的,入台后开基于台南,后裔垦彰化。明嘉靖年间,世居福建长汀、永安的罗俊裔孙巫翁、巫水父子移垦台湾南投鱼池。清代康乾间,巫氏到台湾的日益增多。其中巫玄儒于康熙中业入垦彰化。雍正二年,巫阿政入垦新竹。乾隆年间,有巫育园、育元、育方、育英兄弟迁居台南;育才垦南投;为荣垦彰化溪湖(后移彰化);巫河赞垦新竹;有大垦桃园;文英入彰化;植栋垦苗栗(后衍台中、屏东);乃需迁台北;焕之垦桃园;玉生、玉长兄弟迁苗栗;玉洞、玉志迁台北;玉宇、玉富入迁淡水;永苍、永荣、永潘、永新、永华先后迁桃园;来自福建漳州平和的仕姜、仕贡、仕鼎、仕魁、仕科、仕院、仕珪、仕居兄弟八人徙居溪湖。光绪十七年,巫松章入垦基隆。
明末,祖籍福建永定县大溪巫俊渡海入台定居台南,后裔迁垦彰化溪湖巫厝等地。乾隆年间,巫育圆、育元、育才、育英等兄弟入垦台南,育才移居南投;平和巫仕姜、仕居、仕贡、仕鼎、仕魁、仕院、仕珪入垦今溪湖,成为当地望族。嘉靖年间,长汀巫翁、巫水兄弟入垦南投鱼池乡养鱼为生,故此得名。据上杭《巫氏族谱》载,上杭迁台有钧明、松昌等人。清乾隆时期(1736-1795年),广东省普宁县罗溪尾寨巫周德,渡海来台湾经商,居住在现大社乡大社村保元宫庙后附近。宁化巫罗俊的后裔渡海入台的人数就更多了。他们在台湾开基立业,繁衍滋长。巫罗俊的神像被入台的巫姓子孙们当作保护神供奉。现巫氏在台湾共有1271户,半数在彰化县,其他在桃园、新竹、高雄等县。
郡望堂号
平阳郡:三国时魏分河东郡置治所在平阳,相当于今天的山西省藿县以南的汾河流域及其以西地区。
巫姓的主要堂号有“平阳堂”等。
祠堂古迹
巫罗俊怀念堂:位于三明市宁化县翠江镇小河边88号。占地面积占地面积1637.66平方米。
宁化“青州公祠”,始建于唐代,传说唐王朝为了表彰巫罗俊开疆拓土的丰功伟绩,敕封巫罗俊为黄连镇将,镇国威武侯,赐尚方宝剑,并降旨在黄连镇西天兴观竹筱窝建“青州公祠”(俗称:土地祠)。祠内塑有巫罗俊及柴、纪俩夫人神像。
永定大溪巫氏宗祠。
永定太史第:永定大溪乡大溪村。
楹联典故
源自上古望出平阳;王家保乂边镇良才。
——巫姓通用楹联
平步青云前程远;阳春白雪品格高。
——佚名撰巫姓宗祠通用联。此联为以鹤顶格镶嵌巫姓的望族居住地“平阳”二字的嵌字联。
黄连永镇千秋固;翠水长流一脉香。
——佚名撰台湾省风山市镇北里北辰宫[俗称巫王爷庙]联
黄连永镇千秋固; 翠水长流一脉香。
——宁化青州公祠对联
勋业播两朝黼国黻家,济美殷时标伟望;
馨香隆百世分枝别派,溯源汀水衍长流。
——福建汀州府巫氏家庙楹联
族谱文献
福建宁化巫氏重修族谱,49卷,首3册,29册。民国25年(1936),巫新寰总撰。始迁祖巫罗俊,字定生,号青州。始迁宁化,后裔播迁福建、广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