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高级搜索

简介

尤姓当今中国大陆姓氏排行第一百二十四位,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一,多生活在中国南方一带,在福建排名第八十位。台湾排名第八十三位。

渊源

1、尤姓源于芈姓,出自五代时期闽越国沈氏族人,属于因谥改姓为氏。沈姓改姓而来。尤氏的主要来源,为沈氏族人避五代时期闽越王王审知的名讳而改为尤氏。沈氏,源自周文王的第十子姬晡季,因为食采于沈邑(今河南汝南)而得姓,所以天下尤姓最早的发源地就是三千年前的沈国。王审知,公元862-925年,字信通,又字详卿,光州固始人(今河南固始分水亭乡王堂村)。唐中和元年(公元881年),随民变领袖王绪渡江南下,进入福建地区。“竹林兵变”后,奉长兄王潮为帅。尤氏源自后唐时期的福建。唐末五代时期,原籍光州固始的王审知在福建一带建立闽国,在位时为了避讳“审”字,下令把国中与其名字读音相同的姓氏全部更改。于是,在当地人口较多的沈姓不得不把姓氏的写法加以变化,把“沈”字的左偏旁去掉,右偏旁变为尤,以尤为姓。后来闽国灭亡后,一些沈姓人恢复了原姓,另外一些仍然姓尤。开闽王王审知的驸马沈宗因避王讳,改“沈”为“尤”始著尤氏。

2、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宋国大夫子仇牧之后,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周庄王姬佗六年(公元前691年),宋国传位至第五任君主子共,即宋缗公。到周庄王十五年(宋缗公十年,公元前682年)夏,宋国在攻打鲁国时,宋军猛将南宫万被鲁国俘虏,后来经过请求,鲁国才把南宫万放回宋国。在史籍《史记•宋微子世家》中记载:“南宫万遂以局杀愍公于蒙泽。大夫仇牧闻之,以兵造公门。万搏牧。牧齿着门阖死。”后来,宋国用金钱贿赂陈国国君,陈国君主见钱眼开,又怕南宫万之勇,遂使计让妇人与南宫万饮酒,待南宫万醉了,以皮革裹之紧缚后归于宋国。回到宋国后,宋国人乱刀相向,把南宫万剁成了肉酱。

3、出自他族改姓和其他少数民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源于蒙古族,出自明朝时期乌鲁特蒙古猷佳部落,属于以部落名称汉化为氏。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蒙古八旗姓》记载,蒙古族猷佳氏,世居乌鲁特(今内蒙古东南部兴安盟地区)。后有满族、达斡尔族引为姓氏者,源于回族,出自伊斯兰教《古兰经》经名,属于汉化改姓为氏。回族中的尤氏,大多出自伊斯兰教《古兰经》中经名的首音,元、明两朝时期多取其首音的谐音汉字卫姓氏,称尤氏。源于赫哲族,出自黑龙江赫哲族尤可勒氏族,属于以氏族名称汉化为氏。今高山族、蒙古族、佤族、苗族、羌族等少数民族中,均有尤氏族人分布,其来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时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羁糜政策及改土归流运动中,流改为汉姓尤氏,世代相传至今。清满洲人姓,世居沽河、辽阳等地;赫哲族尤可勒氏,汉姓为尤;今满、台湾土著、蒙古、佤、苗、羌等民族均有此姓。

得姓始祖

1、远始祖

沈姓远祖聃季。又称冉季载,姬姓,为黄帝后裔,周文王第十子。周初,武王驾崩后,年幼的成王即位,由周公旦摄政。当时的三监(即霍叔、管叔、蔡叔)很是不服,商纣王之子武庚于是乘机勾结三监,联合东方夷族进行反叛。在这次平叛斗争中,聃季立下大功。战后,周公旦将这位有才华的弟弟举为周天子的司空,成王后又将他封于沈,建立了沈国。后世子孙以国为氏,称沈姓。

2、得姓祖尤(沈)宗,字士,主谥思礼,肇居福建泉州。五代时,王审知在福建建立闽国,其女婿沈思礼避他的名讳,便把沈字三点水去掉,改为尤姓。现在福建省南安市南厅有尤(沈)思礼与夫人王郡主的陵墓,俗称“驸马墓”。唐僖宗光启二年(886年),河南光州固始德胜将军王审知三兄弟起兵,携带家眷入闽。他以后统五州,封闽王,史称开闽王。同为河南光州固始的沈宗随德胜将军入闽,先居于沈溪(今尤溪县),后来到泉州从军。他聪颖好学,才华横溢,为审知公所器重,婿于王为“郡马”。尤氏族谱记述他因“沈”与“审”同音,婿于王始避王讳去水而为尤,肇域于闽之泉州,尤之得姓自公始也。唐皇对尤宗治军的才干及归顺朝廷的功绩甚为赞赏,面对审知公称,“汝婿则吾婿”,殿前加封为“驸马都尉”。

尤姓的“尤”字原来不加点,宋朝时加了点,但是点在横笔下方,明清以后才出现今天的写法。

入闽迁徙

尤姓可考的起源较晚。据《后汉书•卷七十七》和《傅山全书•六卷》等所载,东汉时有尤来,汉人外孙、鄯善王尤还,龟兹王尤利多,后被班超废掉,并送往当时的首都-长安(陕西省西安),三国吴有鄱阳(江西省波阳)贼帅尤突。这些均为五代前见诸史册之人物,他们多是少数民族,但其后无世系可考。至唐僖宗光启二年(886年),河南光州固始沈宗随同乡德胜将军王审知入闽,先居于沈溪县(今尤溪县),后来到泉州从军。沈宗少时聪颖好学,才华横溢,为审知公所器重,托以重任,随军治乱,战功赫赫。审知公统五州封闽王后,招沈宗为“郡马”。

尤姓始祖宗公肇居泉州,分掌四门学,封域号“卿田”,逝后谥思礼。思礼公驸马墓在武荣(南安)廿五都驸岭,岭因公墓葬而得名。思礼公育有三子,长志雄、次志勇、三志威。五传至宋天禧年间,长房后裔迁居剑浦(福建南平),二房后裔杨、柳二公迁入永春桃园,开基魁源与蓬莱,三房后裔叔宝公携二子徒手入吴,长子大成居常州无锡白石里,次子大公居苏州长洲西禧里。泉州尤氏大宗祠中柱上的一副对联:“开自后唐兴以南宋道学传家千百年衣冠如在,盛于剑浦萃乎温陵书香接踵亿万世簪笏常新。”对宋朝尤姓兴旺的历史做了精炼地概括。对联中“兴以南宋”指的是:分支常州无锡、苏州长洲的尤氏多人出仕,七世文献公讳辉官观文殿大学士兵部尚书,九世文简公讳袤官焕章阁待制礼部尚书,十一世庄定公讳焴官端明殿大学士工部尚书、礼部尚书封昆陵郡侯,曾被宋度宗誉为“五世三登宰辅 奕朝累掌丝纶”。自后唐迄今,簪缨不绝。

907年,王审知被后梁封为闽王,尤姓始盛于世,闽立国近四十年,945年被后唐所灭,尤姓不复本姓似乎有悖常理,但无论如何,北宋之前的尤姓寥若晨星,宋真宗之后,尤姓始光芒四射,却是不争史实。沈姓郡望有吴兴郡,因吴兴地处闽越地,沈改尤后,多数尤氏假借吴兴郡成为尤姓郡望。在北宋时,尤姓族人并不多,直至宋真宗天禧年期(1017-1022年),其后人才开始大举繁衍,《常州府志》记载,宋真宗天禧年间, 泉州晋江人尤叔保举家迁往浙江常州府无锡,子大公,孙尤辉,曾孙尤著,玄孙尤袤、尤梁,尤袤子尤概,孙尤火育、尤耀,曾孙尤冰寮均名载史册。尤姓自九世后,族人因外派任官、经商、移民、外出谋生等不断分支外徙,播迁海内外。尤姓在福建的除泉州外,南平、漳州、福州、宁德、三明等地都有分布。

思礼公(尤氏始祖、驸马公)——2世:志威公——3世:美公、构公(文简祖)——4世:宋公——5世:叔保公——6世:有终公——7世:阳秋公——8世:云耕公——9世:文简公(尤袤)——10世:鹏公(佳蕃一世祖)、异公、宜中公、贤公(泉州市卿田派、福州市罗源、长乐一世祖)、忠公——11世:思宗公——12世:宏公——13世:无咎公——14世:义公——15世:惠公——16世:君实公——17世:天保公——18世:信公——19世:义端公——20世:佛惠公(毅然公,南厅一世祖)

尤思礼肇基泉州,后裔分布南安、晋江、永春、福州、漳州、莆田、同安、惠安、龙海等地,还分衍外省及台港澳地区。

郡望堂号

尤姓得姓于唐季,郡望观念基本淡出社会生活,因而尤姓的郡望只能是沈姓的郡望。

吴兴郡:周朝始置县,三国时期吴国宝鼎元年(丙戌, 266年)置郡,治所在乌程(今浙江吴兴),沈改尤后,吴兴郡自此成为尤姓郡望。

南阳郡:春秋战国时期称南阳的地区颇多。鲁国的南阳指泰山以南、汶水以北地。晋国的南阳指太行以南、黄河以北地区。今河南省南阳市。

汝南郡:西汉高祖刘邦四年戊戌(戊戌,公元前203年)置郡,治所在上蔡(今河南上蔡)。

堂号有树德、志清、吴兴、归闲、鹤栖、遂初等。

祠堂古迹

角美岒兜尤姓宗祠,又称尤氏祖厝,位于龙海市角美镇社头村岒兜社中,建于清乾隆六年(1741年),二进,前亭后院,建筑面积约160平方米。

奎洋梅陇祠,位于南靖县奎洋镇霞峰后厝,始建于明景泰年间,后毁,1999年初重建。

罗源鉴江尤氏家庙,据罗源县志记载,公元1201-1204年间,晋江籍进士、尤袤的儿子尤宜中任罗源县尉,罗源从此有了尤姓,宜中孙尤欹始迁鉴江,其后子孙繁衍,远播四方。

泉州尤氏大宗祠,尤氏大宗祠故址在泉州城内魁星堂即龙头山,始建于明初,清朝乾隆丙寅年(1746年)由锡兰公等聚集族亲同心共济,各处捐题白金重建于郡东鹦鹉山何衙埕。一祠立三龛。

楹联典故

五世三登宰辅 奕朝累掌丝纶。

系承晡季;源起汝南

——全联典指尤姓的起源和源流。

依然锡麓书堂,南渡文章,上跨萧杨范陆;

允矣龟山道脉,乐林弦诵,同源濂洛关闽。

——此联采用南宋诗人尤袤祠联。

五世三登宰辅,奕朝累掌丝纶

——南宋度宗皇帝曾亲临时任礼部尚书的尤焴的府邸,并亲笔题赠楹联一副,足见其时尤姓家族门望相当显赫。

伤寒贯珠传万世;金匮要略救千家。

——全联典出清朝医学家尤怡,著有《伤寒贯珠集》和《金匮经略心典》等。

功高固原独目将;名列南宋四大家。

——上联典出明朝固原总兵尤继先,战事中眇一目,称独目将军。下联典出南

依然锡麓书堂,南渡文章,上跨萧杨范陆。

——允矣龟山道脉,乐林弦诵,同源濂洛关闽:此联采用南宋诗人尤袤祠联。

族谱文献

记载闽台尤氏族谱其中较有代表性的有《泉南卿田尤氏族谱》,文简始修,明残本,至二十二世梦鳌(1559 -1643),辑先世谱系,传伪,伪又传子稚章,以郡西、卿田、御里、郡南合纂为一。稚章因昭穆未详,钞誊分送各房,不曾刊梓。直至清末民国初,卿田世族南渡数次,组织同宗重修,自宣统二年(1910)至民国三年(1914),合族修成联谱。内载尤氏唐末由河南迁泉州,始祖思礼公,驸马都尉,暨妣郡主王氏,初沈姓,光州固始人,从闽王审知入闽。卿田尤氏溯唐熹宗时入闽,开基祖佛惠,谥号毅然公(1422 -1483),为守驸马公坟茔,奉其所塑玄天上帝神像同来,肇基南安卿田。毅然公次子仕斌徙居晋江四都,开基蔡坑御里房,长子信公复迁泉之西隅至。还有《长乐尤氏族谱》曾多次重修,其作者及纂修年代无考,钞本,不分卷。载有郑文玉序、尤景周序、尤传茂序、世系(总支派图、福房支派图、禄房支派图、寿房支派图)、郑店咏景等。载尤宝宾从罗源鉴江迁新宁(今长乐),为入长邑始祖,其后裔分迁不一,明时迁居长邑郑店,为郑店肇基始祖。

© 福建两岸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闽ICP备17021731号-7
推荐浏览器:IE9以上、谷歌浏览器、360极速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