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
史姓在宋版百家姓中排第八十位,约有人口325万,占全国人数的0.25%,台湾排名第108位。
渊源
1、源于上古黄帝时期,相传黄帝的史官仓颉,发明文字代替结绳记事,后代为了纪念这位祖先,便以他的官名“史”为姓。
2、历代他姓史官,亦多以官为氏。出自周太史佚之后。见于历史最早的史姓人物,当属西周初年的太史史佚。西周初年有太史史佚,为人严正,与太公、周公、召公并称为四圣。由于他终生在周朝任太史,他的子孙便以官名为氏。春秋时期,列国史官多以官为氏。后姓氏自春秋起逐步形成。
3、隋唐时代“昭武九姓”之一。古西域 康国支系有史国,居史城,为“昭武诸国”之一,史国有人来中原居住,遂以国名为氏。为突厥族 阿史那氏所改。北魏 阿史那部,有归附唐朝者,改姓史氏。
得姓始祖
仓颉。相传仓颉是黄帝时的史官,人称史皇氏。他生有四只眼,善于观察,见人们用结绳记事相当繁琐,便发明了文字,在其创制出文字的当夜,鬼神都为之哭泣。因仓颉造字有功,其后代便以其官职为氏,称史姓,仓颉自然成为史姓的得姓始祖。
始祖系黄帝玄孙帝喾高阳氏之子弃。
得姓始祖系尹佚,周成王史官,史家称为史官典范。
入闽迁徙
史氏主要发源地在仓颉的故里,即现陕西省白水县的史官乡境内和部分源于外域内迁。
汉朝史崇封江苏溧阳侯,后裔曾入闽定居于晋江。
元至正二十八年(1368),社会大动荡,溧阳侯裔孙史崇的四十一世孙史杩(祃),号昌安道人,携妻、三个儿子由浙江宁波四明入闽住泉避难,初任泉州监漳门内(今新门内)栖身,居住在临漳门内(今新门城内),尊为泉州溧阳史氏始祖,其三个儿子为一世祖,分为三房。据《福建泉州溧阳史姓源流和现状》中载:传三子。
长房温泉公的第四代史于光明正德丁丑年(1517)考中进士,传六子,后迁居闽南各地,部分跨海出国往马来西亚等地。
二房寒泉公明代迁广东潮州城内。
三房冷泉移居晋江安海(古时称安平)。清朝初期,朝廷为防止沿海百姓与守据台湾、厦门、金门的郑成功来往,使郑成功势力壮大影响政权,实行迁界禁海令,安海史氏被责令内迁,自寻栖身之处,时冷泉后代二房梅窗公率侄子于1661年迁仙游盖尾,发现当地有丰富陶土资源,因有制陶技术,逐建窑烧陶,生产瓮、缸、坛、罐延续至今,定居繁衍,仿晋江安海地名称“史厝”,现传十三代子子孙孙一千多人。
明洪武十一年(1378),溧阳侯44世裔孙史官英从浙江宁波从军入闽,迁居莆田(广化寺附近),后部分又移仙游盖尾莲坂村今有一千多人。
明中期,泉州史姓一世祖昌安公携夫人、三个儿子由浙江迁居福建泉州,居临漳门内(今新门街内),昌安妈墓葬在泉州的南门外双坑(今清科技工业园区),俗称鸟叫墓。她的三个儿子成为泉州的史姓一世祖。石崎现有史姓70多人,江南的大房村和古宅约400人,塔前村约200人,井尾村约400人,赤土村约500人,樟崎约50人,后厝尾约120人,目前江南街道史姓近2000人,整个泉州近3000人。有部分史姓后人旅居菲律宾、印尼、新加坡等国及我国的香港、台湾等地区。据不完全统计,自明代正德年间至清代乾隆年间的265年里,泉州出过史姓进士15人。其中史继偕当时殿试一甲榜眼,任吏部侍郎,与明辅宰相叶向高为两朝实禄。后又追赠左柱国大师兼太子太师,为官清廉,被后人所称道。
泉州范围有史姓后人近3000人,泉州史姓子孙繁衍生息,分布于安溪胡头、南安东海、惠安崇武、晋江深沪等地。莆田仙游史氏后裔约3000多人,主要分布仙游县。其他地市位散居。
福建晋江人史时隆,明宪宗成化十九年(公元1483年)随军渡琼,以战功封崖营千总,落籍琼山,为史姓迁海南始祖。
入垦台湾
清朝以后,福建史氏族人有迁往台湾和海外。据不完全统计,福建史姓有1万1千多人。台湾及海外后裔近10万人,其中分布台湾2万余人、海南2万人、新加坡东南亚等东南亚国家以及欧美等各国的史姓华裔近5万人。台湾主要将军在高雄、台北。其次在台南、台东、台中等各市县都有分布。
郡望堂号
建康郡,十六国前凉置郡,治所在今甘肃高台西南。
宣城郡,晋太康二年(281)置郡,治所在宛陵(今安徽宣城)。
高密郡,西汉治所在高密(今山东高密),西晋移治桑犊城(今山东潍坊)。
京兆郡,汉太初元年改内右史置京兆尹,为三辅之一。治长安(今陕西西安市西北)。
陈留郡,治所在今河南开封东南陈留城。
河南郡,治所在雒阳(今河南洛阳市东北)。
堂号:“怀溧”、“忠烈”、“忠定”、“金朝”等。
"忠烈堂":明朝末期,史可法以兵部尚书、大学士督师扬州抗清。当扬州城危的时候,史可法给老母个妻子写了遗书,因为自己没有儿子,命副将史德威做他的儿子。并且交待说:"我死后,有把我埋在明孝陵帝的旁边。"城破以后,可法自刎不死,他又命史德威杀他。德威哭着不肯杀,结果被清兵俘虏。被俘后,清人劝他投降,他坚决不屈,壮烈殉国。
祠堂古迹
泉州史姓源于江苏溧阳,因此福建史姓堂号是溧阳堂堂号。祖厅牌匾“溧阳传芳”。
楹联典故
故泉州史姓在祖厅有“世传周太史,代续汉平台”这一楹联。
——西汉宣帝时,大臣史恭生三子,均封为侯,三子史高生史丹,其因辅佐汉成帝有功,官至左将军、光禄大夫、封武阳侯。史祖籍山东,其后裔在永嘉之乱后,迁居建康,成为江南史姓始祖。史丹的另一支后裔曾孙史崇,在东汉初年受封为溧阳侯,在他任职其间举家迁居溧阳(今江苏省固城)。
族谱文献
泉州凓阳史姓五世祖四房悌斋公派下家谱,记载明代凓阳史氏自溧阳埭头分居浙江,后史崇四十一世孙史昌安又从浙江入闽开基,卜居泉州临漳门内,及以后子孙播迁情况。
井尾史氏族谱,1996年二月井尾史氏祖厅筹建会编,史清泉执笔。
昭穆字辈
泉州史姓昭穆字辈:
师水弥之卿孙公祖必仕 本立自元孝起宗在节义
绩善致悠久 济美习庭训 纯彩铭高荣 慎终仍复始 大中其允丛 昭文锡光又 昌言诲尔求时敏同秀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