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高级搜索

简介

佘姓人群总人口大约有32.06万,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025%。佘姓在大陆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在台湾排名第一百八十五位。

渊源

1、源于人皇氏,出自远古三皇之一人皇氏的后裔,属于以先祖名号为氏。据1995年《邵东佘氏五修族谱》所记载的“佘氏得姓源流考”中说:“据旧谱残卷相与考订,佘姓出自人皇氏之支裔,因以人为氏(称人氏)。后为黄帝作合宫接万灵,黄帝使主祀天神地祇人鬼之事,古以示为氏,因以示为氏(称示氏)。及夏后时失官,遂与不窟同于戒翟之间,聚族而谋曰:‘吾欲仍以人为氏,则以远而忘君,仍以示为氏,又恐以远而意亲,不如合人与示而一之,庶君亲两无背乎。’于是遂合‘人’与‘示’为佘姓,此佘氏得氏命姓之始。”由此世代相传至今。

2、源于姬姓,出自商末周族周太王古公亶?父长子姬泰伯,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佘”字,本意为山阳之貌,是始于夏商之世居于今江浙之地的一个氏族,社会生活为刀耕火种,华夏称之为“化外之民”,故又曰“畲”。商杼中兴之时,该氏族族人积极义助,苛钺涉江,故又称之为越。姬泰伯是周太王古公亶?父的长子。古公亶父共有三个儿子:长子姬泰伯,次子姬虞仲,三子姬季历。姬泰伯后来一直到了江海的边际,吟咏优游,仰览俯观,寻求肥沃的地方。后来又到了虞越之地,故又曰“虞”,至战国后期始改称“吴”。

3、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秦国大夫由余之后,属于姓氏音变转化为氏。春秋时,秦国有个名臣叫由余(罕之第三十七世孙)。他的祖先是晋人,因避乱逃亡西戎,初在西戎为臣,后奉命出使秦国。由余见秦穆公(前659——621年)贤德大度,便留在秦国为臣,很得秦穆公信任,官上卿,为秦穆公谋划征伐西戎,攻灭12国,使秦国成为西方霸主。他的后世子孙就以其名字中的“余”为姓,称余氏。

4、源于地名,出自古代东海荼山,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汉朝时期,东海滨岸地区有个地名叫荼山(今上海青浦),居住在荼山周围的住民,原本为淮夷民族,西周时期与周王室相争失败后,东迁至荼山地区,后来就以山名为姓氏,称荼氏。到了汉朝时期以后,一部份人随余字演变为“佘”,遂称佘氏,荼山也就变成了“佘山”。

5、源于妫姓,出自东晋时期远古三皇之一人皇氏的后裔,属于避难改姓为氏。该支佘氏出自夏禹王之后,一说是三子少康,一说八子罕,皆名罕,被封于余地(余杭,今浙江杭州),为余侯,赐余为姓。据该支佘氏宗谱记载,自国邑中失之后,历秦汉,世居江苏之下邳。

6、源于改姓,出自明朝时期吴氏后裔吴万邦,属于避难改姓为氏。据民国三十七年(公元1948年)编纂的《石门佘姓氏族源流》中记载:该支佘氏基祖叫吴万邦,他于明季由湖广武昌府通城县因苦于长吏苛求无厌迁徙石门县花薮乡阜邱山东麓,其裔孙散衍花薮乡的太平岗、岩子岗、上五通,桑植县及湖北鹤峰县沙道沟等处。

佘氏的起源,古今姓氏专家研究,说法很多,但大部分认为佘姓由皇帝敕赐而来。

得姓始祖

姬泰伯,也称吴太伯。

余讽,即佘顽。

吴万邦、佘显(吴显)、佘兴(吴兴)等。

入闽迁徙

据史籍《姓氏寻源》中的记载:“古有余无佘,余转韵为遮切,音蛇。”汉朝以前,在姓氏群体中并没有佘氏这一姓氏,在西周、春秋、战国时期也都没有佘氏一族的记载。后来的“佘”字是从“余”字音变后转化而来,亦或笔讹随赊音而来。据《姓苑》上记载,佘姓起源于南昌。而《通志•氏族略》上记载,佘氏,音蛇,从示,唐开元年间太学士佘钦,是南昌人。唐朝开始佘姓迁徙福建的泉州、莆田、仙游等,进而播迁南方各地。

福建莆田佘姓族谱记载,佘姓本夏禹之后,东晋明帝于太宁三年(325)赐都尉余讽“佘”姓,更名“顽”。此乃莆田佘姓始祖。其子昭元,官镇海大将军,因功赐“雁门”郡望位号。

唐开元二年(714),新安南昌佘钦登进士,官至大学博士,奉诏讲经与南昌阁。皇上再赐“南昌”阁名为郡号,改为南昌郡。世代世袭位官。

元武宗至大四年(1311),佘钦公后裔佘能舜入闽,任莆田县尹,居住莆田唐安乡望江里(今莆田涵江江口镇西村一带)开基,更地名为“佘埔”。佘能舜生三子:贵卿、任卿、汉卿,后分别播迁各地。元代天历二年(1329),佘能舜迁广东韶州,长子、三子同行,三子佘壬卿留居莆田,数代后择迁镇前定居。长子贵卿迁广东顺;贵卿长子肃斋登元代提刑官,又迁福建永宁港边,位鳌江一世祖,其后裔有中、维允、耿元、汉章等都是进士。

入闽的另一支是佘安洛,另一说是协博,安裕公、钦公后裔,钦的长子荣华,若干代后,有裔佘超,进士;起公玄孙佘安裕,探花,官至翰林院。后裔播迁南日岛、平潭岛、东茂村等地。

福建佘氏12355人,主要分布在莆田市仙游县、漳州市、晋江东茂、安海、,前杆柄,惠安田船,南安丰溪边,洛江马甲,石狮,安溪,永春、德化,龙岩,厦门市佘厝新村、乌石浦、塘边等地区。子孙分布江西广丰、浙江龙游。

入垦台湾

清代福建佘姓族人开始入垦台湾。台湾佘姓排名185位,主要分布在高雄、其次是台南、台北,散居各市县。

郡望堂号

雁门郡:战国时期赵国赵武灵王置郡,秦朝、汉朝沿用,治所在善无(今山西右玉),其时辖地在今山西省河曲、五寨、宁武、代县一带。

新蔡郡:原为周朝吕国的地域,即今河南省新蔡一带。

新郑郡:即今河南省的新郑市。(前806),周宣王封弟弟姬友于郑(今陕西华县),曰郑桓公,此郑建国之始。

雁门堂、新蔡堂、新郑堂,以望立堂。还有慰忠堂、佑启堂等。

祠堂古迹

城垵村佘姓宗祠,东山县佘姓祖祠家庙。堂号“追远堂”,始建时间不详,后因多年失修倒塌,于1988年重修。宗祠占地面积约600平方米。外门匾:“佘氏大宗”。门联:“下邳世泽枝荣叶茂永昌盛;追远缅怀,宗功祖德颂春秋。”内匾:“追远堂”。宗祠奉祀城垵佘氏列祖列宗神主,每年农历二月二十四日和八月二十日春秋二祭。

石狮永宁佘氏宗祠,位于永宁镇港边村。坐北朝南,建筑面积352平方米。始建于清康熙二十五年(1713),二进中央天井机构。

楹联典故

雁门绵世泽;豸府振家声。

——佚名撰佘姓宗祠通用联。此联为安徽省铜陵县大通镇佘氏宗祠联。上联典指北宋佘太君夫杨继业曾率杨家将镇守雁门关、抗击契丹入侵。后来杨门只剩一家孤寡十三人,由佘太君领阵御敌,传为一时美谈。下联典指佘氏为当地望族,“豸府”,指官府。宋代有佘起,一门聚义一千三百余口,子孙以科第显名;明代有佘可材,人称“佘天官”。

三朝元老贤丞相;开闽金科第一人。

——此联为福建省石狮市石狮港边村佘氏宗祠联。上联失考。下联典指明代福建闽南佘姓之祖佘梅江,尊称梅江公,大明年代,南京吾金卫(可能相当现在的军长级别)。

昭穆字辈

晋江雁门鳌江佘氏:姜子元尔,俊彩升隆,昭宣济美,植德由道,雍和伯仲,启迪有芳,流传至今,尊宗敬祖。

晋江雁门鳌江佘氏:龙维锡世,光衍辉煌,文明日盛,永昭书芳,立心忠孝,作述孔彰,吉士喜起,长发其祥。

© 福建两岸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闽ICP备17021731号-7
推荐浏览器:IE9以上、谷歌浏览器、360极速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