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高级搜索

简介

何姓在中国大陆姓氏排行第十七位的大姓,在福建排名第二十三位,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一点二。台湾排名第二十七位。

渊源

1、出自姬姓,其祖先可追溯到周文王,为黄帝后裔。司马迁在《史记•韩世家》中写道:“韩之先与周同姓,姓姬氏,其后苗裔年晋,得封于韩原,曰韩武子,武子后三代有韩厥,从封姓韩氏。”西周成王的一位弟弟叫唐叔虞,他的一位后人被分封于韩原(现在山西省汾水以北,河津与稷山一带)这个地方,让他侍奉晋国,人称“韩武子”,名韩万,之所以称之为韩是因其封地而得名。韩武子的三世孙名韩厥,按照周王朝的册封,韩厥是韩姓始祖,是天下何姓第一人。据《姓纂》记载:“周成王弟唐叔虞裔孙韩王安,为秦所灭,子孙分散,江淮间音,以韩为何,遂为何氏。”即周成王分封其第叔虞于韩。其孙韩王安,原居韩邑(一说在山西河津县)为秦国所灭。子孙分散于江淮之间。江淮方言,音“韩”变“何”,逐为“何”姓。因此,何姓是由韩姓分化出来的。

2、黄帝时代东夷归夷的一支,以荷为图腾,在山东菏泽建何国,后裔以何为姓。

3、以国为姓。唐代的“昭武九姓”之一有何姓。隋唐西域阿姆河、锡尔河流域各氏族统称为“昭武九姓”,即康、史、安、曹、石、米、何、火寻和戊地。

4、出自冒姓或赐姓。如,元末吐蕃宣抚使锁南之子铭入明,被朝廷赐姓何氏,其后也有以何为姓的。

得姓始祖

韩厥既是韩姓始祖,也是何姓的第一始祖。西周成王的一位弟弟叫唐叔虞,他的一位后人被分封于韩原(现在山西省汾水以北,河津与稷山一带)这个地方,说是让他侍奉晋国。此人世称“韩武子”,名韩万,其实,他并不姓韩,之所以称之为韩是因其封地而得名。韩姓的得来,是在韩武子后代三世的时候,韩武子的三世孙名韩厥。

入闽迁徙

何姓入闽最早为汉武帝时,江西九江何姓兄弟九人,因知其父参与淮南王阴谋叛乱,所以逃入闽,于仙游九鲤湖飞升,世人称为何姓九仙祖。泉州城郊马甲双髻山有庙宇奉祀,又称(北)大仙公。

三国时的何雄。何雄东汉末人,为侯官(今福州)长官商升部将张雅之婿。建安初,孙策遣南部都尉驾齐讨商升,商升欲降,但为部将张雅,詹强等杀。张雅自称无上将军,结果与女婿何雄争势不和。贺齐离间二人拥兵相图,然后驾齐乘机进讨,大破之。另据《入闽掌故》引《闽省何氏大宗谱》载:“先祖何雄于汉未入闽,拒孙策战死,子孙皆留于闽。”

何乔远《闽书》载:“永嘉二年(308)中原板荡,衣冠始入闽者八族,所谓林黄陈郑詹丘何胡也。”何姓入闽居晋安(今福州)。何玉钰由陕西扶风入闽。留居福州。唐末时,裔孙迁汀州府,后分迁上杭,连城,永定等地。《邵武何姓族谱》记载:其先光州固始人,东晋末避乱入闽,居邵武小溪(含邵武东区七台)。入闽历史悠久。自汉至唐五代先后有多支入闽,大都是何庶公后裔。

据《诏安何姓家谱》记载:唐高宗时,光州固始人何嗣韩随陈政、陈元光父子入闽;何嗣韩是入闽始祖。垂拱四年壬子(688)置漳州府,授元光为刺史,韩诏封光禄大夫,迁任泉州,定居于惠安县域。何德,字衍,号嗣韩,其父何罗娶陈政胞妹为室,与陈元光是昆仲,何德主管军需财粮职。自唐初何德入闽至唐末何德裔孙何京官授安抚使,与陈元光的孙女结成儿女亲家。唐昭宗授何京为“入闽安抚使”,主管民政,分田划地,安插闽人,何京卒后,夫妇合葬福建惠安县北偶埔崎青竹山舍利院旁,当地人称“安抚公墓”。何京之子讳成就,字子铎。南唐授昭信校尉,今惠安犹存“校尉”地名.宋太祖赵匡胤御笔亲题“入闽人祖”四字为庙额,表彰何德家族。

南安姓氏志资料载:庐江何姓于安徽长江北岸南渡,何修十六代孙何佟,生子何德,字定肃,号嗣韩,唐麟德二年(665)受荐任职河南光州,择居固始。总章二年(669)追随陈政、陈元光父子定闽开漳,功勋卓著,何德升迁泉州任职,食采螺阳;垂拱四年,武则天封其为光禄大夫;僖宗文德元年,追封其为安抚节度使;宋高宗绍兴二十一年,追封其为竭忠辅国将军。何姓尊其为安抚公,认定为何姓入闽始祖。

《唐宋元间宁化的江西移民》:唐时,有继源、捷源。捷源迁江西;继源至三世大一郎,原居广昌,后避风尘,游于宁化永丰里大河坊(今宁化中沙乡何屋村)。

何大一郎从江西广昌迁福建汀州府宁化县永丰里大河坊(今中沙乡)开基立业。何氏35世何旦,又名禀,字景行,法号大郎(太郎),原籍庐州庐江县,生于唐昭宗景福元年(892),后梁末帝龙德元年(921)中进士,选授福建汀州宁化县令,后唐明宗天成元年(926)任满解职,定居宁化县石壁。次年,何旦因事至粤东梅州、潮州,回途路经武平县岩前,喜此地平畴绿野,田土膏腴,遂定居于岩前。何大郎生五子:三郎迁长汀河田,四郎迁陕西汉中,六郎迁广东海丰,八郎迁广东河源,五郎随父迁武平冷洋。何大郎裔孙播迁闽、粤、赣、台,可谓枝繁叶茂。明初,祖籍湖州府建德县的何天佑奉调来武平县武所(中山镇)征寇,封世袭将军,其子何肇南定居武所。

宋高宗绍兴二十年庚子(1151),朝旨封为竭忠辅国昭德将军,赐爵昭德侯。昭德侯祖居闽,历二百多年,传至安抚,讳京,字衍解,生于唐懿宗(860)世居惠安,由武科入宦。僖宗中和间,授南京留守右卫。何嗣韩其大号嗣韩,寓有怀念韩改何之意,讳德,寓有以德育人,以德服人之意。功勋卓着,闽越当时赖之,闽人思其德,塑像祀之,卒葬惠安北门外青林山舍利院。1140年宋高宗时敕封辅国将军,光禄大夫,安抚节度使,故又称安抚公、昭德侯。夫人陈氏,荫封一品夫人。漳州北庙曾设有何公讳德神位,泉州崇福寺原设有祭坛,供奉安抚公塑像,族人春秋祭祀。

唐僖宗时,又有固始人随王潮、王审知兄弟入闽,何姓部将随之入闽。建立闽国,称王。何嗣韩后裔也回闽治理闽国。唐光启二年(886),王潮、王审知兄弟带兵入闽,固始何衍庆率兵随军入闽,官任泉州安抚节度使,镇守泉州,定居在惠安。惠安何姓主要分布在辋川、洛阳、螺城、崇武、黄塘等镇,其中辋川峰崎是福建何姓较大聚居地,周围大小26个自然村的何姓,均由此分衍。何元剑四世孙何宽移居辋川镇试剑村,今传20多代。据《何氏族谱》载,景福元年(892),庐江何旦及其子孙先后迁徙至广东梅州、潮洲、福建汀州地区。

何旦,讳睿,号何太郎,太乙郎、驮大王,唐末浙江处州龙泉县人,五代时官宁化尹,后定居福建武平县,子孙散居闽、粤、赣等省。何旦是清源郡二世祖,也是本人之二世祖(吾为一世起算是三十三代孙)。何旦是庶公第四十二代孙。

另有资料载:唐昭宗末年,何旦为宁化县尹,居石壁。

香港《崇正同人系谱》梅县、宁化《何氏族谱》:始祖,大郎(三十七世),后梁贞明五年进士,授宁化县尹。后唐天成元年(926),任满定居石壁村。次年,游于广东,路经武平岩前,嘉其地美,而迁居斯地。生五子:长子三郎,分居河田;四子六郎,迁居海丰;五子八郎,移居河源。何氏后裔,播衍江西会昌、赣州、瑞金、分宣、于都、福建龙岩、广东兴宁、梅县、长乐、海阳、翁源、大埔、潮安、丰顺、龙川、饶平、揭阳、蕉岭、湖广益阳、广西贺县、郁林州、湖南、香港、深圳、台湾等地。

《客家百姓南迁史略》:三十七世何大郎于后唐明宗天成元年(926年)任宁化尹,遂居宁化石壁村。后迁武平岩前开基。生五子:三郎、四郎、五郎、六郎、八郎。长三郎居河田;次四郎居赤岸;三子五郎居岩前;四子六郎迁海丰县;五子八郎迁河源。五郎生五子。其中十郎任赣州节推,迁居会昌;十六郎居岩前亦生五子,长念八郎迁大埔县为何氏始祖;念四郎生三子,有一支迁兴宁县石马开基。传至五世六一郎,生三子。长子伯一郎又名发伯,迁梅县松源开基。三子伯九郎,迁上杭县中都,后裔多迁兴宁石马。

武平岩前六世伯一郎,又名发伯,由上杭迁梅县松源为开基祖。生九子,其中三子千三郎迁永定县;六子千六郎迁镇平县;七子千七郎,有裔孙迁五华县。松源何氏十三世何乐善迁梅县中江开基为一世。十三世应春迁河源。十八世中龙迁江西瑞金。二十世春生迁电白、连生迁湖广亦阳县。二十一世宏祥迁海阳县;宏源迁台湾;宏才迁电白;宏淑迁广西贺县。二十二世允中,清嘉庆进士,任石埭县知县,于嘉庆间全家迁台湾;奕富、亦松迁广西分宜县;进元、春元迁龙川县;汉中、丈中、受中三兄弟、皆由乾隆间迁广西郁林县。

《兴宁县志》:五代后梁贞明三年(917),大乙郎为宁化县尹,解职后迁武平岩前。明洪武二年(1369)何全迁梅县开基(为始祖)。洪武十四年,再迁兴宁县。

《兴宁何氏族谱》:继源字清煌,妣王氏,生一子文坚。文坚妣朱氏,生四子:大一郎(为迁闽祖),大二郎,大三郎(俱留江南),大四郎(迁南京)。大一郎,名旦,原南京直隶庐江郡人,生于唐昭宗景福元年。后梁末帝,龙德二年壬午(922年)选授宁化县尹,任满解组,居宁化,次岁往梅,复由梅至潮,莅岩前,时南岩为龙泉县,后易汀州,为闽属,而龙泉改号武平,开基置产,遂卜居焉。

大埔《何氏族谱》:何氏源流:按韩而源于姬姓又始于何瑊为始祖。传至何修为卢江始祖。何修西汉时人。传至37世何大郎,后唐明宗时任宁化县尉,其裔孙何棠、何栗、何炬及何源美(念四郎)于宋时迁粤。

《龙川姓氏渊源》:迁龙川何姓:一为从兴宁、梅县迁来念四郎后裔;一为从顺德迁来朝广公(何琪)后裔。何朝广(何琪)为宋进士何棠第五世孙,于明洪武初迁龙川古循州(今佗城)为开基祖。朝广(琪)生二子:富、贵,裔孙衍居老隆佗城黄石通衢四都义都等处,今传24代。源美公(念四郎后裔),生四子:文渊、文滨、文深、文汜。其裔孙分衍锦归佗城四都通衢岩前。

《和平何氏谱》载:何大郎于后唐明宗时任宁化县尹。初居宁化,后迁武平岩前,传六世伯一郎,又名发伯,迁梅县松源开基。发伯第九子千九郎仕琼号源素,其第四子念四郎,讳铨,字源美,号罕明,迁兴宁蓼沙。源美生四子:文渊、广滨、文深、文汜。其裔孙迁和平县。文渊次子德源于明宣德正统间迁龙川通衢,复迁优胜鱼溪开基。文渊四子德英迁附城秀溪洞开基。文深长子德新十世孙何兰从兴宁迁礼士直塘开基。十二世盛瑞从兴宁迁县城东门头。德远后裔友隆从老隆迁附城老村。文滨裔孙迁下车、青州等处。文汜裔孙志才,从兴宁迁城西,分迁合水河口等处。

后梁龙德二年(922),大一郎名何旦,原南京直隶庐江郡人,选授宁化县尹,后易汀州,开业置产定居。

南宋淳祐年间(1241-1252),何逖基由螺阳迁居温陵、浔江,后隐居泉州清源洞,生有五子:长元镇,号我泉,为和地之祖;次元钊,号同泉,移居惠安埔崎;三元钲,号思泉,为诏安之祖;四元镛,号念泉,迁居漳州岳口莲花;五元铉,号志泉,移居邵武光泽县。宋代,何姓还有一支自庐江迁来福建。宋代以后,何姓入闽也时见于族谱。

宁化中沙何屋《何氏族谱》:以休公(或为修公)为始祖。休公,汉时人,封庐江。其五世孙武公,为京兆尹。再传九世曾公,其曾孙充公,晋康帝时(343年)为尚书。充公之四世孙子平,宋武帝时为海虞令。下传七世泰公,唐高宗时,博览群书,隐居不仕。再传十世继筠公,辅宋太祖征辽有功,封领隶川牧。其子永矩,佐太祖战契丹于雍州。又传五世,若公,南宋高宗时为签书枢密院事。曾孙叔京之后基公,寓江右广昌。其三世孙大郎,宋绍兴间,游于闽汀宁化永丰里(中沙乡)卜居大何坊肇基。

元至治年间,祖籍岭南西路的何严,元至治元年进士及第,官兴化路总管兼劝农事,累升朝奉大夫。秩满后择仙游城北门定居。第三子何建七定居在文贤里(今度尾)中岳村。明末何贵峰从中岳迁到折桂里(今榜头)。其子进五迁到仙游兴泰里(今钟山)。清初一支后裔迁到东门何厝,清末,又一支从北门迁西苑、赖店。

江西上犹营前梅口《何氏合修谱》•《新序》(1939年版)载:何氏,系战国时代韩国之后,秦灭韩,韩之子更姓为何。其祖修公居江南卢江县,传十八世子孙何亶,为后梁开平进士,授福建宁化县尹,遂家焉,再传十三世何金,明洪武年间,由闽迁粤之兴宁县。清康熙间再迁江西上犹县。(摘自《客家与中原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载《赣南客家姓氏渊源研究》)

入垦台湾

1755年的《何氏家谱》记载,从明朝中期开始陆续有人外迁。有迁居台湾、球流巴、陕西、南宁、扬州、南太武、琴州、福宁、肇庆、潮州、海丰、吾宁、岳溪、阳江、福州、泉州、仙游和湖狮尾山等地。《何氏家谱》记载,最早迁台的始于何地第6-7世(约于1500年左右)。明末,祖籍泉州何斌入台,是何姓族人入台的先辈之一。何斌,又名何廷斌,泉州府南安县人,曾任荷兰人通事,是郑成功父亲郑芝龙的部将。收复台湾后,何斌成了郑成功的重要幕僚;其后裔也因此在台湾留居下来,并代代繁衍。随郑成功入台的还有将士何义兴等。云霄县马铺乡大湖村何地,何姓九世孙何义(1628-1689),随郑成功收复台湾,升为左虎卫将军,带领堂弟何仪和族亲何灶等加入郑军。何义因直谏郑经,为其所忌,妻子马氏被绞死,何义投奔施琅,康熙二十二年(1683)协助施琅平台。康熙帝嘉其两度征台之功授何义左都督,封何义为“内大臣籍世袭骑都尉”、“一等伯爵”,其原配夫人诰赠“一品夫人”。清朝时,到台湾来开创新天地的何姓更多,在凤山、基隆、士林内双溪、台中东势,以及新竹宝山乡,都有何姓的足迹。乾隆五十四年,何光添入垦新竹市。清末有何启仁、何神来、何兴化、何阿标等人前往台湾台北垦荒,建家立业,传衍后代。据《云霄县志》有关资料表明,云霄何氏迁台人数居其他姓氏迁居人数之首位。《何氏家谱》记载,最早迁台的始于何地第6-7世(约于1500年左右)。清康熙时,何地第9世何义、何仪等跟随郑成功驱逐荷夷,收复台湾。当时,何地何氏有150多人加入郑军复台队伍。复台后,大部分在台定居。其中虹大房迁台的居多。第8世温公的10名玄孙,有5名迁居台湾;虹二房(国达公房)第11世团公迁居台湾毛蟹寮,其子鞍、茂、倡和孙朗、明、诰、成、任、用等均于1755年载入何地《何氏家谱》。

乾隆十八年(1753),何地创建何氏开祖大宗祠,赴台何氏后裔纷纷筹银捐送。据《何氏家谱》记载,居台何氏捐资捐物有251人(户):双缓(现属嘉义县)38户,青埔(现属嘉义县)44户、西庄和西势潭20户、竹仔脚15户、毛蟹寮2户、牛稠山13户、大竹园和林仔头19户、燕务22户、快官(现属彰化县)12户、山仔脚15户、崎脚13户、砂辘(现属台中县)11户、何厝庄4户、太子宫1户、三载厝2户、旧社沟5户、荷包屿13户、林仔头(专项)2户,以上251人(户)捐金、银、钱等折合银共1415大圆,占建大宗祠总捐资数4735圆的30%。现大宗祠内的六支石柱,是当时迁居台湾林仔头12世子愚(柴)公、奕熙(汉)公、建候(国)公等三兄弟喜捐的。繁生公喜捐桥仔头祀田五甲三分,虎大房德承公迁居台湾双缓(现属嘉义县)捐银220大圆,虹三房第11世烨公(住台湾的西庄或西势潭),捐银80大圆 。他们为建大宗祠作出较大贡献。

迁台宗亲不仅捐款捐物共建大宗祖祠,且世代相传,保持联系。据1921年修大宗碑记记载,虹五房住台湾的何天静喜捐龙银600大圆,虎大房住台何能近捐龙银600大圆,还有住台宗亲何永芳、何阿枝、何水盛、何学诗、何兴化等捐银650大圆,以资修建大宗祖祠,原碑记尚存。现多分布在嘉义民雄、台北市士林区、松山区、嘉义新港及台中市、台中县、新竹市等地。

郡望堂号

陈 郡:辖今豫东、豫南及安徽近30个县市的广大地区。家族的奠基者是东汉末年的何夔,自汉代至魏晋时期,陈郡何姓家族见于文献记载者有4代11人。

东海郡:东海何姓家族具体在东海郯县(今山东省郯城市)。何姓该郡望的形成大致在南朝刘宋时代,影响大者有三,何承天一门最负盛名,另外两支为何思澄家族、何慧炬家族。

扶风郡:汉武帝置右扶风,治所在槐里(今陕西省兴平东南),西晋移治池阳(今陕西省泾阳西北)。此支何姓,其开基始祖为汝阴(今安徽省阜阳)何姓6世孙何比干及平舆(今属河南省)汉吏何并。

丹阳郡:又称润州,治所在今江苏省丹阳。治今镇江、丹阳一带,隋置润州,治延陵(今江苏省常州),唐移丹徒(今镇江)。北宋政和间升镇江府。

此外,还有齐郡、北海郡、郫县等。

水部堂:南朝梁代何逊,官至尚书水部郎,长于诗文写作,著有《何水部集》,其后世子孙为纪念这位先贤,就以“水部”为堂号。

四友堂:明朝大学问家何良俊不仅学问做得好,而且处世态度也极豁达,自称与庄子、维摩诘、白太傅三人为友,加上自己合为四友,并把书房称作“四友斋”,他的后人也就很自豪地称自己的家族为“四友堂”。

庐江堂:韩瑊为何姓始祖,其说言之凿凿,据《浈阳水木记》:“瑊公姜妣皆寿百龄,卒后葬于庐江东乡望淮岗,也称何坟冈,至宋犹存。”后来韩(何)瑊子孙就在庐江一带繁衍,发展成为望族,后代人就以“庐江”作为何姓的堂号,称为“庐江堂”。

此外,何姓的主要堂号还有:学海堂、敬享堂、忠义堂、仁义堂、务本堂、庐江堂、广右堂、缵续堂、赐策堂、义门堂、慈荫堂、世德堂、三桂堂、咏梅堂、抚逸堂等。

祠堂古迹

何地何氏家庙,座落于云霄县马铺乡顶何后厝村,系云霄、平和何氏总祠。始建于清乾隆十八年(1753),历代重修。坐西北向东南,占地220平方米,建筑面积150平方米,现台湾有众多分祠。

苍霞何氏宗祠,座落于永泰大洋镇苍霞村。始建于明朝永乐年间(1403-1424),六世祖何文代明正德十六年(1521)修建,祠庙、崇福桥,以及高达五层的奎光阁。历代重修。祠堂坐北朝南,建筑面积共1400平方米。

福清三山镇虎丘村下厝何氏宗祠,座落于虎丘村中部虎头山下,始建于清朝乾隆五十五年(1780),由本族第十四世祖十八户兴建祠堂,中落、前落400平方米。历代重修,重建后祠堂座北向南。

福清龙田何氏宗祠,始建于南宗咸淳九年( 1273)度宗皇帝钦赐名宦何万之玄孙礼部尚书何君粥(宇梦登)回乡立祠祭祖。坐南朝北,建筑面积733平方米。

连江浦口何氏宗祠,座落于连江县浦口,占地面积3100平方米,祠堂建筑宽15.8米,长60米,三厅两天井。

峰崎何氏宗祠,也称安抚使公(何嗣韩)祠堂,位于惠安县辋川镇峰崎主村。始建于南宋淳祐七年丁未(1247),为何嗣韩后裔何崇禧所建。历代重修。总面积700多平方米,由门厅、天井和祀厅组成。

楹联典故

庐江尊祖敬宗地,巷口和亲睦族园。

六十地开基创业;九秋天饮水思源。

——福建省长汀县县城何氏宗祠“学海堂”联。

庐地吉祥光万丈;江山永固耀千秋。

宗派肇庐江叶茂枝繁千秋乃盛,源流分前门地灵人杰万世其昌。

缔造果然难,历十五年掌握筹持,差幸科岁偕来,免傍他人门户;守成也不易,愿千百世灵钟育秀,喜见英才蔚起,共扶一族纲常。

——福建省长汀县县城何氏宗祠“学海堂”联。

族谱文献

闽台何氏族谱有福州《龙田何氏支谱》为何刚德等编,始修于清嘉庆二十四年(1819),今本为何刚德、何公敢等主持3修,1934年福州铅印本4册。卷分福、禄、寿、喜,与册俱名同。福卷载龙田何氏台江世系图纪略、谱序、得字兄弟序次,迁闽始祖世系,台江支谱世系;第禄、寿、喜各刊分派系图,后附历代契约文书。内载明代九世孙祥筹即有图绘传目,十三世孙良言始撰全书,明末十六世孙玉成始梓行。入闽始祖何万。有《蚝浔何氏族谱》漳浦何氏族谱,始修不详,明永乐丙申年(1416)何修二修,正统壬统(1442)何豪南三修,清乾隆十一年(1746)何恒志续修,民国廿六年(1937)何承华续修。上杭《中都何氏王修宗谱》为何选元等修,明嘉靖年间初修,民国四十七年(1936)五修铅印本16卷18册。入闽始祖大郎,五代唐天成间仕宁化,至五世孙六一郎移居上杭来苏里中都肇开一族,子孙分派闽粤。《何氏家谱》云霄何氏家谱。始修于乾隆二十年(1755),石印本。共9卷首1卷,卷首包括谱序,大宗图,何氏源流纪略,漳泉何氏世系图,何地何氏世纪,坟图,家训,列祖传记,卷2至卷9为各支房谱。载唐仪凤年间,何嗣韩祖籍河南固始从陈元光入闽,为入闽始祖;明洪武九年(1376),何添河公迁云霄马铺何地开基;明清130多人迁台。《葛藤窠何氏宗谱》1991年建宁伊家乡沙洲村何氏族谱,何光显作序,何懋伦主稿重修,共13册约30万字。福建福清《龙田何氏台石派五房家谱》,(民国)何咸德修,民国六年(公元1917年)铅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福建省图书馆(有三部)。福清《龙田何氏台石派六房家谱》,(民国)何心埙修,民国八年(公元1919年)铅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福建省图书馆(有三部)、福建师范大学图书馆。福清《龙田何氏支谱》,(民国)何氏台石派各房重修、何刚德编辑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铅印本,现收藏在江苏省南京市博物馆、福建省图书馆(一部四册。另一部存三册)、福建师范大学图书馆。云霄和地《何氏族谱》(《闽南何氏家谱》)十七卷,著者待考,清乾隆二十一年(公元1756年)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册。现被收藏在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福建平和何氏手抄族谱,(清)何子祥纂修,清乾隆二十年(1755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收藏在台湾省。福建平和《何氏家谱》,(清)何子祥纂修,清乾隆二十年(1755年)序,民国十七年(1928年)翻印本十册,现被收藏在台湾省。

© 福建两岸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闽ICP备17021731号-7
推荐浏览器:IE9以上、谷歌浏览器、360极速浏览器